美文网首页
旧文一篇2022-11-23

旧文一篇2022-11-23

作者: 三毛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2-11-22 13:42 被阅读0次

    知贤智荐甘退让,成人达己济天下

     ——也谈仁人君子鲍叔牙

    同学们,大家好!

    读书因交流而收获,思想因碰撞而提升。

    读完管仲,齐桓公,鲍叔牙的故事,我不由得慨叹管仲用心敬事的职业态度,经天纬地的管理才能;赞叹齐桓公善于纳谏的权谋之道,犯而不校的开阔胸怀,用人不疑的胆识勇气;我更敬佩鲍叔牙知人鉴人的眼光,切中肯綮的举荐智慧,甘居人下不计个人名利的大度。后来的事实证明,鲍叔牙这番远见卓识为国考虑的操作,取得了皆大欢喜的成就:管仲功盖天下,齐桓公位定霸主,自己名显贤德,百姓安居乐业,齐国得以安定:一举几得,善莫大焉。

    因此,我今天读书会交流题目即关于鲍叔牙的:知贤智荐甘退让,成人达己济天下 

    作为一位识人鉴人的伯乐需要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X光级别的独特眼光。鲍叔牙在与管仲交往中多次观察到管仲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却给予这些行为不同寻常的理解,正是因为鲍叔牙那独特的眼光鉴别出管仲身上具备的常人无可企及的大志向和大智慧,才有了齐国的发展。这种独特的眼光在《论语》中总结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多层次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经历,习惯兴趣,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人。而我们平时“以貌取人,以言取人”都是不全面的。所以我力挺鲍叔牙的理由之一,即这位伯乐交给我们中学生看人识人鉴人的眼光,结交朋友的诀窍——不仅要看其貌,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度其心。希望我们借此智慧在生活中交到益友,避交损友。

    作为一名敢于进谏的大臣需要切中肯綮一语中的的靶向思维。鲍叔牙固然了解管仲的韬略之才,怎样说服国君重用这一国之大器成为下一步的问题。一箭之仇,明明白白地积怨,换主效忠,清清楚楚的鸿沟,怎样消解怨恨,抹平鸿沟成了检验鲍叔牙智慧的秤砣。古语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鲍叔牙深知小白并非心胸狭隘记仇计较之辈,而是以诸侯国发展为重具有开阔胸怀远大眼光的人;所以鲍叔牙的劝谏就避重就轻解释这一箭是管仲在其位谋其政效忠前主人的作为,如果得以重用,这种忠诚仍会表白于齐桓公。鲍叔牙以简洁的语言,直逼主题的思路,戳中了小白疼痛而敏感的心脏,让小白心悦诚服地接受建议,重用昔日的仇人来治理国家,于是有了后来齐国崛起的辉煌。这是我力挺鲍叔牙的第二个理由:智慧交流,一得两宽众人乐。

    作为一个为君谋事,为国发展的国士,需要有不计个人得失的大度。鲍叔牙深知自己治国才能略逊管仲,便主动让贤,甘居下位。这种谦让精神实在令人佩服,秒杀多少争功劳抢名利的鼠辈士人。这是自知之明的智慧,更是为君谋事,为国考虑的大度。如果说发现人才举荐重用是古代伯乐侠士的普遍行为,那么这种无私大度的谦退就与现代国家的公民精神有了共通之处。无论是处于危急时刻还是和平发展时期,只要国家需要,我们都应该做出个人利益方面的让步。国家发展了,自己也就有了坚实的依靠。个人价值只有放在国家发展之中,才更能凸显出来。为国考虑,也是为自己考虑。伯乐很多,但不计私利,甘心谦退让出自己的这种很少。这是我力挺鲍叔牙的第三个理由。为国谋发展,牺牲自己甘居人下又何妨?

    当然一件事的成功有赖于各方面的努力。就像齐国称霸,齐桓公的大人大量,管仲的大才大略也是功不可没。可是没有鲍叔牙,这两个人合作不可能存在,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桥梁是鲍叔牙,所以我认为三人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鲍叔牙。这也是我选择他作为我今天交流对象的主要原因。

    孔子在论语中谈到仁德之人时曾说“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一个人先帮助别人成就事业,他自然也会成就自己。鲍叔牙就是一个仁德之人。在诸侯纷乱的争斗之时,他已经具备双赢的智慧。同僚的胜利就是大家的胜利,诸侯国的胜利。这真是一种大智慧。更是一种大美德,成人之美,君子也。人美己美,国也美,大美也。

    从古书中学智慧,在生活中学做人。

    我的交流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文一篇2022-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wo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