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明月共光辉
听(读)笔记:《寒夜》

听(读)笔记:《寒夜》

作者: 六根弦的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0-12-01 17:37 被阅读0次

    《寒夜》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47年。这是一部平民史诗,也是一曲寒夜中哀婉的绝唱!

    这部长篇小说,听完看完后,整个人的心情都不太好……

    小说以1944年至1945年间的“陪都”重庆为故事背景,集中笔墨描写了一个贫穷的小职员汪文宣家庭的纷争隔阂与悲欢离合。在文中,汪文宣的母亲与儿媳曾树生之间难以冰释的隔阂以及经济的窘迫造成了家庭的悲剧,儿子与家人不亲近,妻子也走了,丈夫患肺病饱受折磨而死。等到抗战胜利,妻子回到重庆,已物是人非,令人唏嘘不已。

    小说没有描写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件,没有精心安排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刻画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它关注的是平凡人的平凡事,它反映的是平凡人的悲惨的生活。虽如此,小说却格外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读的过程中身临其境,读完以后感慨不已。

    书中的主人公之一汪文宣在读大学时,对生活充满热情,那时候“脑子里满是理想”,心怀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的教育抱负。但是腐败的政治环境,社会的黑暗以及生活的穷困潦倒毫不留情地给这个有志青年当头一棒。在这种环境下,好人寻求公平难于上青天,小人得志倒是寻常。渐渐地,他的理想之火被残酷的现实之水浇灭了,终于成了一个忍辱负重、苟且偷安且唯唯诺诺的职员。

    他忠厚善良,但处处不受待见,老实工作而薪水不高。在生病的时候还要为了这微薄的工资而屈辱地拼命工作。可怜可叹,挣的这点钱,养家糊口都难,何谈治病!

    虽然说汪文宣保持着许多优良的品格,但是也有着懦弱怕事没有主见的性格缺陷。对于妻子与母亲之间永无休止的争吵,他既没有办法调和,又无法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只有永远的敷衍和拖延,使得妻子和母亲的关系不但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反而越来越恶化。而在职场中,除了钟老一个人对他好以外,其他人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他也没有采取什么果断勇敢的办法去试图改变,一味地垂头丧气,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至于妻子曾树生,她善良温柔,漂亮而充满青春活力。一开始她与丈夫都有抱负,但后来也只是感慨:“从前的事真像是一场梦。我们有理想,也有为理想工作的勇气。”妻子后来在大川银行当职员,说白了,就是所谓的“花瓶”。她虽然对充当“花瓶”满腹怨恨,但又不愿意将它砸碎。

    树生是一个矛盾的女性形象。她一方面爱自己的丈夫,用心地照顾生病的丈夫,赡养婆婆,供儿子上“贵族学院”。但另一方面,她又爱慕虚荣,想过自由、享受的生活,所以对有为也有财的陈主任的追求迟疑不决而态度暧昧,最终还是忍受不了婆婆的无端指摘而离开文宣。

    而小说的另一个人物即汪文宣的母亲,念过书,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儿子,她甘愿变成一个“二等老妈子”,给人家洗衣服挣钱。她关心儿子,尤其是儿子患肺病的时候,时刻在旁边照顾着。

    然而,她又保守、封建。她对树生抱有极大的偏见和不满,她看不惯儿媳过着“花瓶”般的生活,对她跟儿子“没有正式结婚”耿耿于怀。她越是爱儿子,越是对儿媳不满,不仅是奚落她,甚至是侮辱谩骂她。

    然而,殊不知,她这样做非但不是爱儿子,反而让儿子陷入两难,正如作者所写的“她并没有想到她应该同情她的儿子”,终于导致不幸。

    书中的这三个主要人物,究竟谁是谁非?巴金先生说:“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我全同情。”如此说来,巴金先生是同情这几个人的,他通过他们的遭遇来控诉国民党统治下的旧时代的黑暗,谴责旧制度的不公。

    我是赞同巴金先生的说法的,三个人物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不由自主,他们没有奋起反抗旧社会的黑暗,那么只能是被这股黑暗所吞噬,成为牺牲者。他们身上的某些品格可赞,但同时他们也可怜可悲!

    但同情之余,我又想,如果汪文宣不那么懦弱,不总是逃避,而是有主见、积极地去解决母亲和妻子的纠纷,那又会怎么样呢?再有,汪母如果对树生不那么刻薄,而是友好地相处,是否结局就不会那么悲剧了呢?

    总的来说,《寒夜》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的不公平、生活的困顿、婆媳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主人公汪文宣自身的性格原因,导致了个人的悲剧,也导致了这一个家庭的悲剧。

    这部小说,字里行间,透露着绝望,如寒风刺骨。是啊,汪文宣还有她的妻子叔生,两个有着新思想、大抱负的恩爱青年,却最终没能对抗黑暗,抵抗寒夜,迎接黎明。他们在无数的寒夜里,挨冷受冻,苦苦寻找着光明……

    对于汪文宣,好不容易盼来了抗战胜利,但却在痛苦中死去;对于树生,抗战胜利了,夜依然冷,尚需要温暖;对于汪母和她的孙子,一个老来丧子,一个缺乏亲情以致于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气质;对于那些普普通通好不容易熬到胜利的人们,以为曙光出现,不料想后面还有难以忍受的漫漫寒夜。

    一开始说到,看这部小说,仿佛自己也进入书中的世界,为其中的人物遭遇感到难受。的确,这一部史诗,这一曲绝唱,震撼人心,具有超强的感染力。

    《寒夜》的整体基调确如其名,哀婉绝望,但是结局的那一句“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又透露出些许的希望。作者也曾说过:“关于《寒夜》,过去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悲观绝望的书;一说是充满希望的书,我自己以前也拿不定主意,可以说是常常跟着评论家走。现在我头脑清醒多了。我要说它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因为旧的灭亡,新的诞生;黑暗过去,黎明到来。”确实,我也相信,寒夜虽然阴冷漫长,但是黎明的曙光总会出现,冉冉升起的太阳会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读)笔记:《寒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ws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