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号称是ETH killer,ELA想把EOS和ETH都干掉。公链之争是你死我活的。一个系统平台上可以有很多个应用软件,比如我们的电脑里有QQ,有微信,有游戏,等等,你爱装多少就装多少,但平台系统却只有那么几个,你要么用的是Windows,要么用的是苹果。
区块链叫了这么久的“颠覆”,从2017年的“决定区块链成败的一年”,到2018的“区块链应用元年”,直到现在,区块链除了炒币,ICO外,啥都干不了,我们在缺什么?等一个大规模的“杀手级”应用!
那么很自然,现在火爆得不行的基础链项目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就看谁能最快的构架出新的区块链生态系统。换句话说,谁能支持大规模的应用程序,谁就是老大。在虚拟养猫游戏(CryptoKitties)把以太坊差点搞垮之后,大家都期待着区块链技术革新,来解决拥堵的问题。
不过,如果简单的认为,只要谁技术牛,谁就能取代以太坊,我觉得过于片面。
我们不说复杂的技术问题,让我们回到2006年,看一看历史。
2006年,塞班(symbian)实际上是非常牛逼的系统,完胜 embed linux 展讯 mtk之类的主流系统,手机价格上又比搭载winWM系统便宜n多,是当年的王者。
但是塞班为什么没落了呢?有人总结出两点:
1、对触摸屏设备的准备不足
2、Symbian 应用的开发困难
但这些其实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
第一点,事实上,Symbian 系统从开始就对触摸屏设备是支持的而且也在自己尝试做网络应用。但是当时因为时代、技术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并没有获得什么成就,所以symbian的开发团队基于这两点,认为触屏和网络是没有市场的。
第二点,是理念问题。无论是 Symbian 还是 Nokia,似乎都一直是在以作嵌入式设备的理念设计手机,而不是以真正的开放式的智能设备的理念来设计。简单的说就是要在Symbian写app又贵又麻烦,而在苹果上写app简单又便宜。
总结:Symbian的系统效率很高,技术很牛,但它败在开发者思维模式的错误。
如果借鉴当年的手机平台之争,我们可以假设说一个平台,谁能提供一个免费好用又安全高效的系统,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但实现这一点不仅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一种思维模式的创新。区块链如果从技术上来理解,其实只是一堆已经存在的技术的排列组合。真正的跨时代的意义其实来自于它背后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经过充分博弈后达到的“纳什均衡”;构建出一个通过博弈和激励来“相互监督”,“不可篡改”的自制社区。
区块链的组织形式在原来的项目中没有出现过!所以它的业务模型很可能是我们完全没见过的!已经有了雏形的比特币系统,在没有中心接管的情况下运行了很多年,但是这样类似于“乌托邦”的去中心化平台恐怕不能被真实世界的商业机构所接受,可能会被慢慢淘汰。
因为相比于传统平台和社区,区块链的参与者一旦加入就会受到系统控制。比如在2017年前半年,还有人做了个应用,从各种名画中找露胸的部分截图存到ETH上。而因为ETH的不可篡改,就算有人把不合适的东西放上去,你也无法修改。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共识机制,新的技术或者新的理念来解决应用落地的问题:
1.速度要足够快,效率足够高,同时安全稳定。
2.支持不同的应用,在平台上写应用程序又容易又便宜。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看一看EOS和ELA思维模式上的差异:
EOS:
EOS,鼎鼎大名的牛项目,作为初入币圈的小白,你可能没有ETH,也没有BITCOIN,但估计80%的可能性,你会有EOS。
EOS被称为“区块链3.0”是因为“该区块链每秒可以支持数百万个交易,同时普通用户无需支付使用费用”。
这个不是我说的,这个是摘抄EOS的白皮书上,而且EOS认为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平台,除了刚刚说的速度快,免费外,还需要能轻松升级,低延迟,既能串行也能并行。而EOS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谁能让应用落地?EOS VS ELAEOS的技术革新很多,重点的可以作为两点:
1.超高的交易速度
根据EOS的白皮书:预计每3秒生产一个区块。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生产者被授权产生区块。如果在某个时间内没有成功出块,则跳过该块。
EOS架构中区块产生是以21个区块为一个周期。在每个出块周期开始时,21个区块生产者会被投票选出。前20名出块者首选自动选出,第21个出块者按所得投票数目对应概率选出。
上面看不懂没关系。这个DPOS共识大概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代理人机制,选举少数几个持股人,代替所有人去投票!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效率更高!DPOS共识并不需要所有的节点竞争记账,只要投票选出21个节点投票出块就可以了(3秒钟),确认交易只需1.5秒。这实在是很聪明的共识算法。
EOS不是BM的第一个区块链项目,在此之前,还有Bitshares和Steem也是用的DPOS共识。
Bitshares成功运行了3年多,Steem也成功了1年多,性能达到每秒上千笔交易量,它们能降低交易费,还能进行19次无缝硬分叉,而这都归功于DPoS治理能力,但是是否能支持大规模的使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目前对于DPOS共识,反对者主要是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共识。如果高效是牺牲“去中心化”来实现的,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直接用阿里巴巴,腾讯不就好了吗?速度更快啊~~
2.免费又好用
“EOS.IO 软件帮助开发人员处理数据库、权限、调度、认证和应用程序间通信等操作。这大大简化了开发和部署分布式应用程序的过程,并使得任何具有基础 Web 开发经验的人都能成为 EOS 平台应用的潜在开发者。”
上面的说法可能有些复杂,简单的来说就是,在EOS上写应用程序很容易而且是免费的。不需要懂区块链,不需要重新学习新技术,只要能写代码,就可以在EOS上写应用程序。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可以吸引非常多的互联网开发者用来写区块链应用,当门槛低到能写web就能写DAPP时,EOS就是当之无愧的区块链操作系统之王。
目前EOS已经可以提供11个API。
而ELA则采用了不同的思路。
1.主链加侧链的模式
区块链说到底是一个分布式系统。既然是分布式系统,你就仍然屈从于分布式系统的铁律CAP定理,在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三者中只能同时满足两者。而我们知道区块链系统要分布,要防止恶意节点,就意味着已经确定了必须满足分区容忍性和一致性,那么一定是牺牲了可用性。翻译成人话就是:“它就是很慢。”
那好了,既然这么慢,干脆就不要在公链技术革新上下功夫好了。ELA采用的做法是不在主链上跑应用程序。事实上,ELA的创始人陈榕曾公开说:“区块链上不应该有应用!”
道理很简单:“因为大家几千个节点形成共识,效率怎么可能高呢?几千个人一起记账,肯定没有一个人记得快。”
那么如何处理大规模应用的问题呢?
加侧链就好了嘛。主链只负责基本的交易和转账支付;侧链执行智能合约支持各种应用和服务,每条区块链都是一台服务器。通过Elastos Runtime 将App 运行在相互隔离的进程、通信受限的沙箱环境中。所有网络数据必须通过安全、可信、可识别身份的通道发送,这些身份识别和鉴权都来自于区块链身份ID。而且不同的侧链可以用不同的共识机制。
简单说,如果ETH是一个“造币厂”的话,ELA就是一个“造链厂”。
那么智能合约呢?智能合约也是跑在侧链上。事实上ELA的主链就是比特币,ELA是作为比特币的一条侧链,跟比特币一起部署联合挖矿的。
但是比特币的POW共识一直被人诟病“资源浪费”。而且目前由于算力集中的问题也频频受人攻击。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超过大半数的算力掌握在国内几大矿池的手里
谁能让应用落地?EOS VS ELA2.Elastos Runtime 和ELA应用商店
ELA也同样的在降低开发人员的门槛。Elastos OS 的C++ Framework 采用类安卓的应用接口,方便应用的开发和迁移。在Elastos OS 上,甚至可以直接支持运行Android 应用,ELA提供Elastos Runtime for Android,Elastos Runtimefor iOS,Elastos Runtime for GNU/Linux,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灵活选择。
ELA百分之百开源,不收费。SDK大概会在今年夏天六七月份的时候推出0.1版。
简单的比较两者之间思路的不同:
EOS更像是一个区块链项目,利用技术革新改善ETH目前的效率问题,更像是一个高级版的ETH。从而使得大量的程序可以跑在链上。
ELA则更像是一个互联网项目利用了区块链技术,采用主链加侧链的结构来解决拥堵和效率问题。主链只记录ID,应用程序和智能合约跑在侧链上。
区块链是一种很慢的系统,无论如何优化,都比不过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并不是所有商业模式都适合用区块链。也许拿区块链做dapp生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