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忧·日更
墓前栽柳树,盗墓贼不挖

墓前栽柳树,盗墓贼不挖

作者: Entropy墒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21:24 被阅读0次

丧葬之礼是中国文明的重要一部分,起源也很早,甚至要追溯到新旧石器时代。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等级分化,随之也就有了不同的财富拥有。那么,生前的富贵人家自然会把这样的荣耀延续到另一个世界。

也许大家熟悉的是曹魏时期的“摸金校尉”,以官方的名义大肆开展盗掘墓葬来补给军费支出。在这样的乱世风气下,民间的盗墓风气也随之风起云涌,江湖上的盗墓传说也开始兴起。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其实,丧葬风气的起源也是有多种途径的,中原地区的人群主要遵从的是土葬,西南地区则是遵从水葬或者石棺,西藏青海地区的部族则多遵从天葬,直接回归原始的天人联系。当然,这些习俗也是经过许久的变迁才形成的。要知道,最开始的人群只是简单的处理逝去的先人,随地放置而已。不过,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大量剩余财富被权贵阶级占有。当然,生前身后的尊贵哀荣越来越不能缺少,毕竟是等级权势的象征。而随着古代礼教的日益兴盛,丧葬大礼也就更加被古人注视。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历代王朝也更加注重对先辈和古人的祭祀,这更加促成了民众的厚葬风气。

当然,古代帝王的丧葬习俗更是华贵。自商周开始,王权地位越来越尊崇,礼乐制度也越来越完善。那么,历代帝王面对这样丰厚的天下奉养,也越来越放纵自己,穷奢极欲也就开始司空见惯。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大规模的建筑工程,不管是庞大的宫殿群,还是华丽的游乐赏玩建筑。而且,几乎每个皇帝即位之初,都会立刻进行自己的陵墓修建,直接从国库调拨。像后世朝代这样倾全国之力的厚葬,也开始逐渐摆脱秦汉时期的薄葬风气,流传到民间。既然全国都是这样的厚葬风气,那么也就催生了以丧葬为业的盗墓群体。

普遍厚葬的结果,就是不同等级的金玉财宝被放置在了棺椁之中,随之葬入地下。为了生计,盗墓贼便会进行选择性的盗掘:如果坟墓前栽有柳树,那么这伙盗墓贼多半会放弃。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同等级的墓葬是有很大的区别和标志的,这也是多年以来形成的“潜规则”。比如,墓葬前通常会植树,以此来表现自己的社会等级。

而其中,柳树就是寻常百姓的等级象征,柏树等就是富贵人家的象征。既然如此,盗墓贼一般就会放弃坟前栽柳的墓葬。毕竟自古以来,盗墓的罪行都是极其严重的,风险大却回报小,正常人都不会做。所以,盗墓贼一看见栽有柳树的古墓扭头便走,也就是有理可循了。

相关文章

  • 墓前栽柳树,盗墓贼不挖

    丧葬之礼是中国文明的重要一部分,起源也很早,甚至要追溯到新旧石器时代。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等级分化,随之也就有了不同...

  • 摸金校尉传奇

    这里说的盗墓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盗墓贼,他不挖古墓,不盗文物,专门挖刚死去人的新坟墓,特别是有钱人家的。他不挖穷人家...

  • 2019-06-13

    有老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又说刽子手)。”这里的桑是指桑树,柳是指柳树。院前不栽桑树,是因桑与...

  • 每日一语65——咏柳树

    有铁骨铮铮 也有柔情似水 1 柳树,是很常见的树种,也是遭受误会很深的树种。 俗语有,房屋“前不栽杨,后不栽柳”的...

  • 清明

    你在墓前放花 你在墓前拔草 你在墓前烧纸 你在几缕青烟中说子孙兴旺 你站在山间霭霭团雾里 十几年前栽的侧柏已高高大大

  • 俗语解读: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关于家宅树木的讲究还有哪些?

    为何家宅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关于园林树木的民俗传统还有哪些? 01 民俗:东不栽榆,西不栽桃,前不栽桑,后不栽柳,...

  • 我答应过你,我会过的很幸福

    婚礼前三天的那个午后,我步行去了你的墓前。 虽是冬日,但阳光很好,你墓前的那棵柳树长得比我还要高了。 和往日一样,...

  • 惊天发现海昏侯墓

    一天江西发现有盗墓贼,经联系考古专家,多方考察探测认定确实有墓。 此墓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曾...

  • 别不信,都看看

    俗话说:左不栽榆,右不栽桃。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子中间不栽鬼拍手,庭中不栽掉头花 鬼拍手指的是杨树。掉头花是花开...

  • 家居风水关于栽树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 左不栽杏,右不栽桃; 中间不栽鬼拍手! 家居风水关于栽树 1,房前不栽桑树,因为桑与丧同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墓前栽柳树,盗墓贼不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xj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