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职能与任务细则
1.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和省市县相关部门文件精神,制定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规划,落实分工,定期总结。(具体内容:1.学习纲要;2.收集文件及落实反馈;3.制定规划;4.定期总结。)(相关部门及成果体现:省市县教研室,市保健站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团省市县委。成果体现:1.学习心得体会,2.每学期<年>规划,3.每学期总结,4.文件及落实情况总结。)
2.组织上好心理健康课,指导心理教研,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体内容:1.设计学案及PPT,2.印制学案,3.每周教研及记录,4.优质课展示。)(有关部门及成果体现:教研室。目前教材自主创新,新华书店订大象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七八九全教材。成果体现:1.教研室每年优质课评比,不定期微课、校园心理剧、论文评比等,2.教研记录,学案等)
3.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开设心理辅导服务,针对普遍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问题严重的师生及时上报学校并转介,利用社会资源和相关机构,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具体内容:1.心理辅导值班一卫生、记录台帐、活动记录,2.团体辅导计划与实施,3.个体辅导案例,4,转介医院及机构,5.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相关部门及成果体现:1.市保健站一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案例、社团、活动等评比,2022年已结束;2.团市委青翼家园活动;3.青少年活动中心新老师活动,4.青少年活动中心定期上报辅导人数。)
4.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重点学生进行回访和跟踪辅导。(具体内容:1.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填心理健康成长信息表,用SCL 一90等;2.对特殊情况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团体+个体>。)(相关部门及成果体现:1.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信息表→青少年活动中心&安全办,2.跟踪记录及案例报告)
5.开展学生心理讲座,宣传普及心理知识和调适技巧。(具体内容:1.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心理讲座,2.考前心理辅导,3.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讲座组织师生或家长观看。)(相关部门及成果体现:1.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总结,展版展示,2.讲座PPT或讲义,3.考前心理辅导相关材料)
6.开展各种校园心理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具体内容:1.525心理健康日活动;2.双10心理健康日活动。)(相关部门及成果体现:1.大屏幕宣传→办公室,2.展板展示,宣传材料发放,3.公众号报道总结。)
7.组织心理教师培训,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专业水平。(具体内容:1.组织参加心理培训,收集整理结果证明,2.积极参与课题研究,3.心理辅导水平培训相关讲座)(相关部门及成果体现:1.省教研室每年一次的培训,有学时证书,2.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获相关证书,3.课题申报成功的材料)
8.组织对全体任课教师的培训,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具体内容:1.提供或组织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习资源,2.一学期召开一次相关培训,)(相关部门及成果体现:1.结合科研处→收集学习体会或证书,2.讲座PPT,讲义,视频,总结等)
9.组织对班主任心理培训,提升识别及帮助解决心理及学习上遇到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1.每学期一次相关培训,2.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动向)(相关部门及成果体现:1.结合科研处→心理主题班会课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2.心理委员手册)
10.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提升家长亲子沟通能力,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具体内容:1.参与录制微课;2.推送公众号信息;3.引导读书学习;4.提供心理辅导。)(相关部门及成果:1.家长网校直播课堂→政教处;2.家长共读营;3.家教优质课、案例评选→关工委)
11.及时收集整理心理健康工作相关档案,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扩大影响。(具体内容:1.每项工作及时图文总结,存电子版,发公众号;2.整理打印装档插签)(相关部门及成果:1.文明创建文件→办公室;2.微信公众号;3.心理小报;4.尝试投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