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推送得很是时候,目前我所处的状态真的需要重新认识很多东西,最急需认识的就是自己。可以很坦白的说,我对自己的认识虽在逐步加深,但是真的很不全面不完整不深入。但是有的时候我觉得我身边的人往往更能够认识我,在他们那里我像一张白纸,一眼就被看穿。而且我也不具备识别别人的能力。我更像是处于一种完全将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的活在自我世界里的人,有很多时候深深的怀疑自己。
一、大脑每时每刻都在骗你
1.切片思维
切片思维仿佛能够解释为什么生活中总是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很大的反复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人性的复杂应该不是切片思维就能解释的。摒弃切片思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是一贯而长远的,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人一旦产生了情绪,就会为了维持或者摆脱某种情绪状态而说服大脑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情绪对我来说真的是很影响我生活和未来的一件事物,因为我的情绪太丰富敏感而自我,或许情绪将是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经历过很多事情才能控制掌握的东西。我觉得想要持续获得快乐或者摆脱痛苦倒也无可厚非,关键是不能受其摆布,掌控情绪帮助我们认清自我从而获得更加坚实的力量,对于把握自己的未来和生活意义深长。
2.证实偏差
我最近被别人说过多次,就是文章中“当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某个预设立场或当你倾向于得到某个结果时,你就更容易在搜寻证据的途中不知不觉地偏离‘公平’”。在我看来就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强,举个例子来说,就是那些非常相信一见钟情的人必须第一眼对对方有感觉才会有后续的发展,也是因为第一眼感觉很好所以后面会觉得这个人真的不错;而很难做到日久生情,就算这个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对你很好,人品也好,但是也无法产生喜欢的感觉。文章中说这样的人自我感很强烈,我也比较认同。“证实偏差”应该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但是程度不同,那我应该算是程度很深的人(当然这是别人的反馈,我仍然觉得我是某些方面会有证实偏差)。要想克服应该需要大脑的深度思考和阅历的支持。
3.记忆不靠谱
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关于食物和人我都经常会产生这种不靠谱的记忆,靠自我的修饰和改造形成了很多记忆。但是人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往往是靠主观感觉来判断的,也许一生都是。我觉得这也是我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很反复纠结的原因,不同感觉的记忆不断碰撞,导致利弊难以分清。
二、别装千万别装
1.非刻意的不懂装懂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这个的确是比较可怕,因为你人畜无害地以为你是对的,然后很可能就会一直活在这种错误认知里,没有办法获得真实的知识。过度自信是一个原因(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非常重大),有的时候可能也是获取知识的来源出了问题。
文中也提出了不懂装懂的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构建在他人反馈的基础之上”,我又被说中了,是一个比较容易在意别人看法的人,不能一点都不在意,但因为太在意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是我需要克服的。
2.认清真实的自己
这一段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装’无益于提升自己,且终会带来同比的负面影响时,我想很多人就会放弃装,从而不得不正视真实的自己”。我觉得问题在于,获得深刻的认识还是很难,而且有的人并不想要提升自己。
三、道理我都懂,只是我懒?
1.执行力
“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很多时候我的执行力很不够,而且执行力这种能力也符合这句名言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你懈怠了一段时间,你想很快恢复到以前的执行力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大多数人真的是无法很清晰地看到生活中正确做事能带来的巨大好处,因为生活真的很琐碎,我们真的无法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正能量,记得要让自己去改变去努力。我觉得对于一般人而言改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强行打鸡血喝鸡汤,励志故事该看还是要看;另一种就是你确实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奖励,这会让你尝到甜头,会不断督促你付出更多努力,慢慢体会到“越努力越幸运”的含义。当然也的确是有一些人一夜觉醒,认清了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所要走的路,从而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执行力,这一类人应该给他们掌声,或许是有魄力的体现吧。
文中也具体提到了告别懒惰的四种方式:分解任务,衍生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养成说断就断的习惯和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奖励。说到第四种方式,我倒是怀念以前的自己,就是努力学习不需要这种阶段性奖励,而现在阶段性奖励仿佛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四、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这个点道理大家都懂,也是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
触动我的第一个点是让我回想了我的一段经历。寒假和朋友一起实习,我们两个进去之前条件相似。朋友是那种非常认真负责的人,在工作还没有开始之前就紧赶慢赶的提前学习和了解,而我选择懒散对待。在一开始选择分管工作的时候朋友就表现的非常主动积极,而我由于准备不足只能草草选择。而在工作过程中,依然是这样,所以最终我的朋友被领导认为工作积极努力负责优秀,而我则因为一开始的印象一直不被认可。这件事给我的触动挺大,让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不得不承认,可能在处理别人的事情时认真负责是我所缺乏的品质,也是不能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的原因。
第二个点是文中的这幅图,我不止一次地感觉到我的人生发展轨迹其实像是过山车,大起大落,而不是像这张图中这种跳跃式发展。而这些起落并不是受外界原因造成的,我自己总结原因包括:我自己没有一贯的努力;我的品质的确有所欠缺,比如情商、爱人的能力、交际能力等;我很容易把一件事情的起点当做终点,每天的生活太过随性,缺乏经营生活的理念和能力。
第三个点就是人缘。我自认人缘不是很好,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慢热的人,拘谨内敛不太会说话,所以可能别人无法一下从我这里看到更多高级的东西,这也是我需要改正和进步的地方。
本来只是想简单读一下然后简单写下感悟,但是看到伙伴们都非常认真的看书做笔记和读后感,我也深深感动。于是认真看书写下了这些感悟,虽然用了很多时间,但是非常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