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摘要
Kafka作为一个高性能的消息中间件,其高效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这几个方面:
- 高性能服务器模型
- PageCache
- Zero-Copy
本文将从源码层面(基于0.8.2.X)介绍Broker的高性能服务器模型是如何实现的。
高性能服务器模型
Kafka并没有采用netty或mina等第三方网络应用框架,而是直接了当的使用了NIO来实现服务器,并在使用了IO多路复用以及多线程Reactor模式,这种设计的优势是很容易实现,同时也很快。
官方并没有在服务器设计上详细展开,因此本文将从逻辑结构和源码方面来分析这个方面的设计,借此了解一下NIO服务器设计的方法及一些细节。
SocketServer作为Kafka的NIO服务器实现,其逻辑结构图如下:
SocketServer逻辑架构图.png
重要组件
-
Acceptor线程:主要负责监听并接受客户端(包括但不限于Producer,Consumer,Broker,Controller,AdminTool)的连接请求,新连接建立以后指定某个Processor去处理。
-
Processor线程:负责数据读写,连接关闭的处理线程,其数目由配置num.network.threads决定,默认是3个。每个Processor内部都有自己的newConnections队列和selector。
- newConnections:一个无界的SocketChannel队列,存放新建立的连接,将Acceptor与Processor的功能解藕。
- selector:只使用一个selector来支撑大量连接的事件管理很容易遇到瓶颈,而多个selector并存的结构可以均衡的管理大量连接。
-
RequestChannel:包含一个RequestQueue和多个ResponseQueue。它是网络层与API层交换数据的地方,同时也使得两者逻辑解藕和异步化。
- RequestQueue:所有的请求都会被封装成Request并放入RequestQueue中,队列大小默认500。
- ResponseQueue:每个Processor都会有对应ResponseQueue,KafkaApis业务逻辑处理完成后,会将返回结果封装成Response,接着由相应的Processor来处理该response。而且设计上必须保证一对Request和Response都要由同一个Processor来处理,因为只有这个Processor拥有该通信连接。
-
KafkaRequestHandler线程:这是真正的业务逻辑处理线程,其数目由配置num.io.threads决定,默认是8个。每个Handler线程都在不断的从RequestChannel.RequestQueue中获取新的请求,那些负载轻的线程才有可能抢到新的请求,因为负载重的线程(也许正在进行IO)还没有空闲来接受下一个新的请求,所以这也算一个潜在的负载均衡策略吧。
-
KafkaApis:Broker的所有业务逻辑都定义在这里,其handle方法会根据Request对象的requestId(对应各种业务逻辑,其定义可以在类RequestKeys中看到),将请求分发给对应的业务逻辑处理方法。当处理完成以后,可能会将处理结果封装成Response返回给对应的RequestChannel.ResponseQueue。
总结
这一节主要是从总体上介绍了Broker服务器模型的各种重要的组件,下一节我们将结合源码分析一下请求处理的流程:
深入理解Kafka设计:高性能服务器模型(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