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写作——教师最好的成长方式(转载)汤勇 光明社教育家 202

教育写作——教师最好的成长方式(转载)汤勇 光明社教育家 202

作者: 送柳音 | 来源:发表于2022-07-31 16:25 被阅读0次

    写作是一个大的概念,对于教师的写作,我喜欢称之为“教育写作”。

    什么是教育写作?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围绕教育教学,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事件和做法,通过思考和研究,诉诸笔端,形成书面文字的一种过程。

    教育写作,包括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评论、教育叙事、教育日志等等。

    教育写作是教师职业特征的内在要求,是教师职业素养中的一种重要能力。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坚持不懈的教育写作是最好的备课,最好的学习,最好的修炼,也是最好的成长;持之以恒的教育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共同密码,是卓越而幸福的教师的共同取向和价值追求。

    教育写作可以促使教师花时间去阅读,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并把阅读观察、思考和研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需要,一种生命状态,一种良好习惯。而这一切,恰恰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因子和必备要素。

    正如魏书生所说:“结合实际去写,就逼着自己去看更多的书,在实践与写作的过程中又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养成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习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教育写作可以促成教师在对知识的积淀,学识的丰富,思想的充盈中,加深对教育的认知、对教学的认识,对课堂的理解,对学生的情感,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上驾轻就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一个能够把文字玩得炉火纯青,把教育问题阐释得头头是道的教师,必然是教育教学上的“高手”。

    教育写作可以带领教师走出简单重复工作,推动教师从一个“埋头教书匠”成为“理性的实践者”,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帮助教师从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变为“教育的创造者;可以让教师以独特的视角洞察教育情境中的相关问题,助力教师从一个“橡皮图章”变为“自我建构者”;可以带来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成就教师从一个“死脑筋”变为“思维缜密者”,可以使教师个体的教育经验被更多人所接受,成全教师从一个“孤芳自赏人”变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者”;教育写作可以让教师把蕴含智慧和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通过“把生活中的偶然必然化,把教育的琐碎系统化,把曾经的经历永恒化”,实现教师从一个“匆匆过客”变为“精彩瞬间的记录者”。

    教育写作可以让教师的每一片时光变得温馨而有意义,每一个教育日子变得充实而有情趣,每一个教育场景变得润泽而有故事,每一个生活的片断变得斑斓而有期待,从而使教师永葆教育热情,远离职业倦怠。一个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教师,他永远不可能对职业产生倦怠。

    教育写作还可以让一个普通教师成为响当当的名师,教师课上得好,只能成为好老师,一个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名师,除了课上得好,还得文章写得好。

    我所知晓的全国名师,都擅长教育写作,都是教育写作的坚持者。余映潮、李镇西、王栋生、王开东、夏昆、郑英、钟杰、于洁、吴小霞等等,哪一个不是?

    坚持写作,不断写作,成长,便是生命的一种常态!

    这些年坚持写作,一路走路,我有这样的感悟和体会。

    第一,写作不能带有功利。做人做事不能太功利,教育写作同样不能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带着强烈的功利心去做一件事情,是不可能持续,久久为功的,也是做不好的,更不可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一些老师写作,通常是冲着职称评定、应付检查,或是仅仅为了获得某种专业荣誉称号,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一旦目的达到,便大功告成,马放南山,万事大吉,因而很难将写作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教师的写作必须远离功利,必须点燃兴趣的火花,必须把它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一件事,你有兴趣,你喜欢,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事,你就会乐此不疲,你就不会把它当作份外事,你就不会觉得它是负担,你更不为以为忙,把没有时间作为托词,再忙都会挤出时间。

    过去在乡村学校,上语文课,当班主任,还担负着学校管理的一些职责,在担任教育局长期间,面对这么大的一个系统以及教育发展的重任,相信不会比老师们轻松到哪里去,现在全国各地行走,四处奔波,不可谓不辛苦,但是由于对写作有兴趣,喜欢写作,写作已经融入到生命中,写作已经成为了生命中的一种习惯,因此,每天的写作,便是当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每天都要涂鸦几笔,哪一天落下了,便感觉心欠欠,空落落的。如果当天忙得难以抽身,或有什么应酬,哪怕深夜凌晨,都要补上这一课。

    我在想,一个人仅仅为了功利而写作,则很难达到这样的状态。

    第二,写作不须“自我设限”。其实,写作,难,也不难,教育写作则更不难。老师们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写作文,差不多老师都是大学本科,有的还是硕士、博士,一路走来,不知练习了多少作文,写了多少考试作文。可以这样说,每个教师都有基本的写作功底。

    对于教育写作,它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或许需要天赋,而教育写作只需立足当下,立足课堂,立足教学,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教育写作从来就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然而不少教师却畏惧写作,常常以“不会写”为自己设限。

    于是我想到“跳蚤”的故事。跳蚤是动物中的“跳⾼冠军”,其跳跃高度为其体长的500倍。而且能连跳三天三夜。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些跳蚤放进广口瓶中,用透明盖子盖上。一开始,这些跳蚤试图跳出去,但跳蚤会一撞再撞到透明的盖子上。然后把玻璃盖子拿掉,虽然跳蚤会继续跳,但不会超出原来的高度,跳蚤似乎都在默认⼀个自己设定的高度——一个永远不可能超过广口瓶的高度。

    不少人也是这样,本可以有能力,超越自己,追求卓越,实现梦想,然而常常在内心深处为自己设限,“我不行”“我缺乏能力”“我先天条件差”,以致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最终与成功无缘。

    教育写作,人人都能写,个个都能提高。最要紧的是,要有勇气突破“自我限制”,勇敢地拿起笔,笔走龙蛇,勇敢地举起手,敲击键盘,有可能,写着写着,敲着敲着,便能够产生写作的热情,收获写作的自信,“原来教育写作就这样写”“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原来我也可以写”。

    第三,写作需要“倒逼”。人,都有惰性,再优秀的人亦是。为了克服惰性,往往需要对自己“倒逼”一把。

    人在低谷,“倒逼”一下,可以迈向高峰;人在高峰,“倒逼”一下,可以登上巅峰;人在慵懒时,“倒逼”一下,可以变得勤奋;人在萎靡时,“倒逼”一下,可以昂扬振作。

    写作需要忍受孤独,需要学会独处,需要付出心智,很多教师容易半途而废,停下脚步,所以更需要一种“倒逼”。

    在一个人没有养成写作习惯之前,需要“倒逼”,就即或是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样也需要“倒逼”。多年的写作,我尽管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但是我也常常采用“倒逼”的方法。

    17年前,我刚担任教育局长,在全市校长大会上讲校长、教师要坚持读书、写作,我便向大家承诺,我每年推出一部本版书。现在想起来,我都佩服我当年的勇气。

    做这样的承诺,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倒逼”,-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绝不能信口开河,再大的困难都必须克服,不然会让大家取笑自己夸海口,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就是这种“倒逼”,让我不敢懈怠,最终以11年局长11部著作,兑现了我的承诺。

    这些年,大凡有报刊约稿,哪怕再忙,哪怕难度再大,我都要爽约,不失约,我把它作为一种“倒逼”。大凡有出版社找我联系书稿,不管手头有没有,我也要答应下来,然后想办法完成,这种“倒逼”往往竟产生了奇迹。

    2016年,我刚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回归教育常识》一书,便接到长江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秦文苑的电话,希望我的书能在他们社推出,当时手上没有现成书稿,于是我用一段时间加班加点,熬更守夜,整理出我的一些演讲稿,于是就有了《致教育》,有了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5本书。

    去年年初,刚把《教育是美好的修行》书稿传给长江文艺出版社,又收到山西教育出版社教育读物策划室刘继安、樊丽娜的约稿信息,尽快同样没有现成书稿,为了对自己“倒逼”,也为了对方的信任,又夜以继日地工作,于是就有了前不久问世的《为未来而教而学》。

    次应北京生命教育网曹专老师之邀,作这样的一个关于写作的分享,本来这段时间,急于整理我的新书稿,应该没有时间思考和准备,同时想到自己平时就是那样信手而写,又没有什么写作建树,我正在考虑参加不参加,曹专老师发来了已制作好的宣传广告,没有办法,尽管赶鸭子上架,但是我以此作为一种“倒逼”,又挤时间做了相应的回顾与梳理。时间其实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去挤,总会有的。

    拉拉杂杂讲了这些,下来之后,我把它系统整理,应该又是一个文稿,或者可以成为下部书稿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种“倒逼”,就没有这个文稿。

    第四,写作贵在坚持。教师中或许写作的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写作的却很少,能够长期坚持写作的教师,那就更少了。

    坚持作为一种专注,一种执着,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走向成功的可贵品质,不管是对于做事,还是写作,都太重要了。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坚持必有奇迹。

     朱永新老师曾开过“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对于新教育教师,每天写作1000字教育反思,坚持10年,10年之后,若成不了名师,入保一万,到时候赔付一百万。这便反映了写作需要坚持的道理和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结果,凡是来投保坚持写作的老师,根本不需要10年,一般3年左右就已经非常优秀了,能够坚持到10年的,许多人都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了。

    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写作。曾记得在乡村学校工作的那10多年,在寝室坚持写作,那时候的寝室也是办公室,受限于资金,地面坎的是一层薄薄的水泥,长期伏在办公桌上写作,双脚所及之处,竟踩出了两个大脚印,藤椅四条腿竟在地坪上磨出了四个大坑。时至今日,“两个大脚印,四个大坑”的故事,还在阆中传诵。

    坚持不懈的写作,虽然没有让我变得足够的优秀,但是自己行走在写作这条小径上,让我得以和自己相逢、相知、相守,让我对生命、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情感,写作也帮助我和许多美好相遇,让自己成了更好的自己。

    第五,写作应该注重积累。写作是一种输出的行为,而平时的积累就是一种输入,有输入才有输出,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输出的效果。

    一是从阅读中积累。平时多阅读,多吸收,不断积累写作的资源、素材,需要运用时才能够厚积薄发,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写作时,根据写作计划,拟定阅读清单,带着目的,有选择性地去阅读,迸发灵感,消化吸取,积极借鉴,智慧“拿来”,便能为我所用。

    二是从思考中积累。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与生成的思考,对课堂结构的探索与驾驭的思考,对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的思考,对特色课程的研发与开设的思考,对师生关系的建构与确立的思考,对立德树人的目标与路径的思考,在思考中,既找到解决办法与举措,实现改进与提升,又能寻觅到一些写作的主题,捕捉到相应的写作线索。

    三是从实践中积累。课堂、教室、校园,乃至一切教育教学实践,都蕴藏着巨大的写作财富,积淀着丰厚的写作素材,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试验田”,关键是我们必须做有心人,善于整理,善于积累。

    四是从生活中积累。平常的日常生活,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在对教育的议论谈吐中,在对孩子的教育转化中,总会有一些好的观点,好的做法,好的金句,有时会给我们以灵感启发,这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写作的话题与契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好的文章、好的语段我们要及时剪辑、粘贴、收藏。这么些年,我一保持着一种习惯,就是剪贴报刊,然后分别建档,辅以目录索引,几十本厚厚的剪贴簿,为我储存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对于好的素材、闪现的灵感、精辟的语句,甚至一有所听、所感、所思、所得、所获,都应该迅速记录下来,在写的时候才能够快速地从你的素材库里面调用出来,从容下笔,而不是临阵磨枪,苦于没有什么内容可写。

    李希贵校长他的口袋里随时总是放着小硬卡片,几十年如一日地到保持着这个习惯。他和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喝酒,大家谈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有可能其他的人关注的只是吃菜喝酒,而他关注的是大家在随意交谈中,有什么奇思妙想,有什么新颖的理念,有什么出彩的语言。如果有,他会立马掏出卡片,悄悄记下来,回到家以后,再把各种卡片归类整理,从中吸纳智慧。他说,这种积累,对他的写作帮助太大了。

    第六,写作要追求自然朴素。写作应该坚持“我手写我心”“我心言我情”“我情达我意”“我意传我为”,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力求构思简洁明了,语言朴素朴实,通俗易懂,不堆砌辞藻,不故作高深,不故弄玄虚,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我一直主张教育的朴素,过去在阆中做的也是朴素的教育,我有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朴素的教育》。庄子说:朴素,天之莫与之争焉。我以为,朴素的教育最美,最持续,最有魅力。

    做教育如此,写作亦然。朴素的文字,寓真知灼见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如拉家常,如叙友情,如品芳茗,如饮甘泉,给人以亲切之感,最直击人心,最影响人,也最能打动人。

    我们去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去读朱永新、魏书生、窦桂梅等的文字,都是朴朴素素,都体现着一种抱朴守素,返璞归真。

    第七,做得好,才能写得好。教育写作是对教师对自己教育生活的真切反思和真实记录,不是搜肠刮肚的拼凑,也不是绞尽脑汁的杜撰。做是写的前提与基础,写是做的归纳与总结。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教师的写作必须从做的现实出发,有感而发,有情而抒,有做而写,绝不能无病呻吟,为了写作而写作。

    比如说,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场,我们用心研究课堂,打磨课堂,让课堂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的学堂,而是学生释放天性,放飞梦想的天堂,让课堂不仅仅是划上一个句号,而是给学生生命成长铺设一个个求知与探寻的问号,让课堂充斥的不是冰冷的分数,生硬的条款,压抑的空气,而是弥漫人性的光辉,闪耀人文的光芒。

    教师能够把课堂做到这种程度,再随手把自己的精彩的课堂案例,独到的课堂做法记录下来,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篇好的关于课堂的作品,便自然地呼之欲出。

    在教师“做”的面前,其实文笔的好赖不重要,做好了,沉浸于字里行间,分享清幽的墨香记录,哪怕文笔再笨拙,我们都可以感受一个教师跳动的教育心,一个教师炽热的教育情,都可以体验到一个教师所呈现的教育的真善美,一个教师人生旅程的快乐与幸福。

    第八,给写作不断赋能。要想写作激情不断,持续不断,除了喜欢写作,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外,还必须善于为其注入强大的动能。

    一方面要善于搭建写作平台。进入发达的自媒体时代,教师通过打理公众号、开微博、弄博客、写简书,将自己的文章予以公开,让更多人受益的同时,也倒逼你坚持写作,不断更新。

    我之前开过博客,后来不知怎么回事,给我封了,也写过微博,还有很多粉丝,现在一门心思打理我的公众号“汤勇晓语”。为什么要弄这些,既是一种倒逼,也是一种赋能。

    我的公号如果那段时间忙,连续几天没有更新,我的粉丝朋友就会质问于我,“汤老师怎么啦,没更新文章了?”“汤老师,是不是生病了?”“汤老师,也偷懒了?”没办法,困难再大,都必须做到两三天更新一次。

    如果能够得到粉丝朋友们的点赞,转发,或者说对文章的评论,鼓励,更会给你一种无形的驱动力,推动着你往前走,让你不断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要有勇气给报刊投稿。一旦自己的文字被发表,手捧油墨飘香的报刊,会涌动一种莫名的激动与幸福,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激励。写作达到一定程度,能够将自己的文章结集出版,自己的著作能够上网上架发行,为此影响、引领更多的人,那将是对写作最大的赋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给自己不断制造自我激励。比如,完成多少字数,发表多少文章,实现什么写作计划,就自己给自己颁发一定的奖励,或与朋友聚会聚会,或与家人庆祝庆祝,或买一个自己一直很想买的东西等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教师要开启卓越而幸福之旅,就应该从写作开始,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飞翔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写作——教师最好的成长方式(转载)汤勇 光明社教育家 2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bk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