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今年毕业了,作为兄长能给妹妹最好的礼物,便是这套理财模型。
妹妹刚毕业辗转周折通过层层测试最终进入省电视台,成为一名不起眼的小喽啰,月薪刨去社保到手5500,养了只猫,跟我住在一套公寓,电视台有食堂,如果收敛点,除去花销,每月能盈余1500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我就针对这1500块得帮她玩出花来。
接下来我边讲原理边说方法,
复利与时间
理财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很湿的雪就是复利的工具,很长的坡毫无疑问就是时间
复利+时间是我们小老板姓最稳健的财富增长办法。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比原子弹更大。”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复利的力量:1元, 5%的利率, 存500年;
我们来看看,
单利计息,最终的收益是26元;
而复利呢,最终的收益是9600万。
这就是“复利”的巨大威力。
当然这个简单理想化计算无法说服我们,而历史上真有这样的奇迹发生:
曼哈顿被形容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纽约市中央商务区所在地,世界上摩天大楼最集中的地区,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下曼哈顿的华尔街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和"世界的中心点"的时代广场是璀璨夺目的百老汇剧院的中心点、曼哈顿华埠是整个西半球最大的华人聚居地。
但是如此神级般的土地,却是24美元买来的。
1626年,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Peter Minuit花了大约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而到2000年1月1日,曼哈顿岛的价值已经达到了约2.5万亿美元。以24美元买下曼哈顿,Peter Minuit无疑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但是,如果转换一下思路,Peter Minuit也许并没有占到便宜。
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拿着这24美元去投资,按照11%(美国近70年股市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计算,到2000年,这24美元将变成238万亿美元,远远高于曼哈顿岛的价值2.5万亿。如此看来,Peter Minuit简直是吃了一个大亏!
当然,我们没有几百年的时间,现实点,年化收益率5%-10%应当不难。如下图所示,如果每月存下1500元,年收益是10%的话,30年之后也能存下超过325.7万元的财富!30年后妹妹的年龄才55岁不到,而这些都是在她30年工作期间完全不涨工资的前提下。
4321模型
4321的理财模型网上流传很多版本,其实这个模型不是固定模型,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各个数字的含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这里是按照我妹妹(刚毕业的固定收入群体)来做模型套入。
模型含义非常简单:将我们每月工资平均分成10份,4份用作日常开销,3份用作临时储蓄,2份用作长期复利,1份用作回报较高理财
我们来套一下工资数据看看:
4:5500元×40%=2200元
这部分资金用作平时的吃、住、行、话费、网费等等每月的固定支出,这部分钱要严格管控,进入社会初期尽量把生活成本压低下来,如有盈余则将“4”的资金存入“3”扩充自己的应急资金或者梦想基金
3:5500元×30%=1650元
这部分资金尽量不动用作临时的应急:比如远方朋友来了招待费,旅行的资金,买手机衣服的资金等
这里的钱是作为“2”和“1”的防火墙,这道墙如果不坚固,妹妹的百万理财计划基本就宣告失败
2:5500元×20%=1100元
这部分资金用作解决后顾之忧,人类最大的后顾之忧无非两个:
生病意外没钱治疗和疗养,年老之后失去持续现金流。
当然国家有专属工具帮我们解决:社会保险,妹妹的社保是城镇职工医疗和养老,也就是俗称的五险,但是鉴于国情我国的社保只能是“保”而不是“包”。
朱镕基曾说过:“基本医疗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保’而不‘包’,‘保’即有一个基本的保障,超出部分主要应通过商业保险解决。”
先说医疗:
出现重疾,会有产生两部分的费用:
一部分是医院内的(诊、治疗费用)
一部分是医院外的(疗养费、收入损失费、误工费等)
医院内的费用社保能够报销一部分,40%——80%不等,多数都在50%左右,医院外部分社保爱莫能助无法报销,要想生病不花钱甚至收入损失也能报销,目前靠社保实在没办法满足。
于是按照实际收入帮妹妹适当规划了商业保险,保险的规划是动态补足和调整的过程,随着收入身价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年轻人过几年收入翻了一倍,保额还是5万、10万,就显得有些保障不足;而有些大老板投资失败,收入降为每月几千,可是保费还是交的每年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当然也会非常吃力。
我的规划思路是:无论大病小病还是意外,住进医院不花钱、无法上班有钱花。
医院内部分:规划了华夏的医保通,每年保额500万,保费171.6元/年,这部分可以保障住院期间,除去社保报销外一万以上的费用这份商业险可以全部报销完。由于还有一万的空档所以补充了一万以下住院医疗险195元/年。
医院外部分:规划了菩提树重大疾病保险,保额20万终身,3310元/年,20年缴费期;这部分钱如果没有用到可以退出用来补充养老,一举两得。
外加一份意外险,保障意外伤害和意外伤害医疗,支付宝上一大堆,100元/年。
商业医疗补充总计:3776.6元/年,也就是每个月314.7元,完全在我们1100元的预算内(每天10块钱就能解决要命的大事,真的就是少抽包烟或者少喝两瓶水的事儿。)
再说养老:
社保养老主要看一个指标: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后能拿到工作时工资的比例。
养老金替代率未来趋势只会越来越低,因为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领钱人越来越多而交钱的人却在变少。
数据来源:《重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战略思考》,董克用,人民大学
说句最实在的话:以防万一,养老这件事,还是我们自己做些准备比较稳妥,趁着我们年轻还有工作能力多为年老的自己赚点生活费。
这里的每一分钱都必须安全、稳健,不能有任何闪失,长寿是趋势,00后每两人就会有一位百岁以上老人,退休后的40年的身家性命都在这里,你说重不重要?推荐大家看本书《百岁人生》书里写的就是未来我们的模样。
所以我用现在最流行的年金险帮妹妹守住这部分重要的钱。
帮妹妹规划了个中期年金险, 现在市面的年金险都配有稳定的万能账户,目前结算年化利率6%,完全不需要妹妹操心,直接通过手机微信每月放钱进去就好,每月833,到60岁保守估计会有74.1万,这部分钱可以说十拿九稳能够有效抵御各种黑天鹅、灰犀牛。(比如新冠疫情就不会影响到这笔收入。)
1:5500元×10%=550元
这部分资金目前主要以定投的方式帮妹妹规划
定投可以说是白领工薪阶层最好的理财方式,因为白领的优势在于收入稳定,每月准时发薪,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两大法宝,白领拥有完美的大长坡,就差定投这块湿雪便能滚出大雪球。
吴晓波频道有道题非常有趣:
假如有一支股票,它的走势如图所示,从华丽的人生巅峰跌落到谷底,再慢慢地爬上来那么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 1 月的最高点开始,每个月月初从可怜巴巴的工资里面辛辛苦苦抠出了 1000 块钱投进去,一年总计投入 1.2 万。那么,到年底的时候,是赚了呢,还是亏了呢?
图片来源吴晓波频道
其实这是 2008-2009 两年的沪市大盘指数的波动图,这里把它压缩到了一年里面,每一期 1000 元,一共投资 12 期,期末的时候价值 14939.14 元,收益是 24.3%,你算对了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结果呢?
封磊 独立理财规划师:
这是一个典型的“理财微笑曲线”现象,这种投资的方法是叫做基金定投。对于需要完成基本存钱过程的年轻人而言,是一种不错的理财方式。题中为了更加生动地体现,用了股票的形式呈现,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为什么年终时价格只有年初的一半,最终反而有 24% 这样不俗的收益呢?这是因为这种定投的方式在每一期的投资额是相同的,因此从购买量而言具有自动“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效果。所以整体上而言,前半段是一直在跌,其实是每一期购买量都在增加的过程,从而拉低了平均的单位价格。
举个简化的例子,如果你每一期投入 10000 元,基金价格第一期价格是 5 元/份,购买了 2000 份;第二期跌到了 2 元/份,这一期就可以购买 5000 份这么多了。
这时总计有 7000 份基金,平均的价格不到 3 元。如果到第二期末回涨到 4 元/份时,这 7000 份基金的总价值是 28000 元,成本是 20000 元,投资回报就是 40%。这就是一个基金定投在大概的一个下跌回涨周期中的表现,也是为何尽管最终的价格没有初期高,但还是有收益的“秘密”所在!
按照我几年的定投数据,我每年的收益率基本保持在15%-20%之间,但是从非常长远来看基金定投还是有很多变数,稳妥起见帮妹妹按照10%年化进行计算:
550元/月持续35年定投,如果年化保持在10%,妹妹60岁时这笔钱将有196.7万
这笔钱加上年金里的74.1万在妹妹60岁准备养老的时候将有270万左右,这笔钱可以直接存入自己年金的万能账户里,按照中档4.5%,利息每年有12.1万,每月除了领取社保的养老金还有自己这笔10000元的利息来补充养老,保障自己没有工作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生活水准不降低,做一个手心朝下给子孙钱的人,而不是老来失去尊严成为一个手心朝上跟子女要钱的人。
另外,百年之后手中还有小300万,看谁还敢不孝顺。
以上这些计算全部建立在妹妹几十年完全不进步的前提下,如果妹妹稍微努力一些,生活将充满希望!
希望我帮妹妹的这些规划,能够给你带来些许的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