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瞻 ec+谊熙加体验传播 & PGY蒲公英会议中心 创始人
前几天老领导组织吃饭,分开十几年,每次相聚都是其乐融融,宾主尽欢,席间难免说到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圈子,在一个组织里总归有生疏有熟悉,有远有近,形成些圈子也属自然现象。回顾过往打工的日子,在每个单位都主动被动地在某些圈子里,有些就是部门,有些是项目团队,也有老同学、老同事,也有喜欢到百花街吃蹄髈的圈子
然而创业后,圈子这个东西好像就离我远去了,这里面有被动的但更多的是主动的。2008年底,ec+ 开业前最后一次和支持我一起创业的伙伴吃饭,对于过去谈了感谢,对于未来我们决定扔掉这个小圈子,和更多新同事融合,这是个清晰的讨论,后来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为我们点赞,因为我们扔掉了“我们”。
部门产生远近,圈子形成你我。
远近是个客观存在,如果公司文化一致,远近问题可以通过很多技术方式改善,如果一个人换个部门换个岗位分分钟就能开工发挥作用的话,说明文化一致性够高。
相比部门的远近,圈子形成的“你我”就麻烦多了,有的圈子强化的方式是不断地找出不能融入这个圈子的人,予以攻击,直到滚蛋,再找到下一个,周而复始,这种情况其实挺多的,也亲身经历过被滚蛋,回过去看其实很好笑,因为真的很low。主观判断导致排他。而主观判断的背后是文化、价值观。圈子的文化、价值观与组织的差异越大,麻烦也就越大。
虽然是个麻烦,但这是在大组织的角度看是个麻烦,换个角度从理解人不同选择的角度来看,从组织越来越小的趋势来看,或许以这个小圈子形成独立组织运行也是一个方式,或许也能有所建树。其实我好奇的是,到那时候这个小圈子的文化、价值观能撑起这个独立组织的发展吗?而这个答案回答的是这样的文化、价值观的生命力和接受度
所以呢,腾出些时间和空间,走一段路,期待个结果
这是一个关于“从共同价值观组织走向开放平台接纳不同价值观组织共创之路”的期待
我是高瞻,在这里做自己,不代表ec+谊熙加体验传播 & PGY蒲公英会议中心,不过我还是想向你推荐我们的公司,因为我们不假装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