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几本好书,我心中好书的定义各不相同。有带给我启发的书籍、有文字优美淘洗心灵的书籍、更有闲暇娱乐消遣时间的书籍。
今天想介绍一本给我启发的书籍——绿茶的《在书中小站片刻》。
读总序已经笑开了。总序是对包含这本书在内的醒醉客书系的由来的说明。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一群文人,以酒会友,最终结盟“六根文化”,建自媒体、写文章、还出了这套书。
六根源自酒局,兴于酒局,长于酒局,现在看来,还将继续微醺惬意下去。
起先,我没把这本书定位为给我带来启发的书籍,但正因为作者绿茶的“漫不经心”,让我看到“洪荒之力”自己与他的巨大差异。
本文,算是对自己读书阶段反省的小结吧。
1.结缘书店
每一个爱书之人都有和书店结缘的经历。绿茶也不例外。当年他就读的北京大学门外,有一家名震全国的学术书店——风入松书店,他应聘了店员,从整理书籍开始,逐步做到店长。
在书店工作的两年,他对书产生了十足真切的爱,对阅读分享有了深刻的认同,也充分感受到了阅读分享带来的幸福感。
这奠定了他从此以书为伴的生活主旋律。
除此之外,大学阶段逛书店和淘旧书也是他一大乐趣。顺着他的指引,在北京,老的书店在琉璃厂一代,大的书店在西单和王府井。淘书店可以去被打周围小东门外的旧书摊,其次还有柿子林书市、毕业生跳蚤市场、西门公共汽车站、二体地下室、三角地等等。
绿茶藏书从大学时代开始,现在也有专门藏书的房子。个人认为,藏书之趣在于喜爱,而不仅仅是攀升的价值。能发现书的价值,从旧书摊寻宝般带回家,已经很满足了。
这让我想起了《查令十字街84号》书中,身在纽约的海莲·汉芙书信向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预定二手书的故事。二十年间,他们从店员和顾客的身份转变为挚友关系。细心的弗兰克·德尔会为海莲·汉芙寻找绝版旧书。
终生未嫁的海莲·汉芙以书为伴,他们来往的信件中可以看到她对书的内容评价褒贬不一——对精神食粮,她总是要求颇高。
可惜,我极少有淘书的经历。一方面是阅读有限,需要的书在图书馆、书城都能找到,不知道自己该淘什么书;另一方面是行动不自由,有闲余时间看书的阶段,我还在部队,空间的局限性,让我的阅读也受到了限制。
我有三四年的自学时光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图书馆二楼自习室是我在青岛的第二个“家”,中午负一层食堂5元一份的员工餐最使我期待,比在图书馆周边吃野混沌舒适安全多了。
现在每周末带着涵老大去各个独立书店自习,也是我的心头好,不去就心痒痒。
2.泛读的重要性
绿茶的书有点与众不同。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他文眼选的清奇,却也没有绊住自己的“脚”,上下几百年的读物品评起来,颇有点逍遥居士的洒脱。
比如他写《散步,18世纪的文学核心》,将为了锻炼或娱乐而随便走走的“散步”,和卢梭《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连接起来。
1749年10月“酷热难耐”的一天中午,为了探望在押的朋友,卢梭从巴黎走到樊尚,全长仅两法里,一边走,一边翻着《法兰西信使》,突然发现一个有奖征文,这次短短的散步,成就了他作家的事业。
继而,他又将“散步”与文艺界及思想界某种价值相关联——文学散步、艺术散步、美学散步……好像一说“我散步去了”,就可以理解为“我思考去了”。
之后他还介绍了柏拉图散步对话录《斐德罗》、蒙田散步写作的《随笔》、还有本雅明的《闲逛者》。
最后他以黑塞一篇学术论文《关于散步这门困难的艺术》结尾,说明散步——这一相当古老的用两条腿前进的运动形式——是一种特别纯粹、解除了目的的享受。只是人们搞得自己没有空暇散步,只能是为了散步而散步,就像歌德所言,他像诗歌一样兴高采烈,忘乎所以。
瞧,简单的“散步”在特定区域和环境下成了关键词和关键行为,引发了一轮又一轮另类的定义。
这样有趣的平行书籍类比讨论,还见长于燕园文化、两岸民谣、记忆之书、菜市场乡愁等等,每篇都介绍了十余册关键词相关的书籍,一些鲜有人知的书籍重新浮出水面,来到我们眼前。这就是绿茶口中念念不忘的“分享”书籍的乐趣吧。
书中他曾讲过,每周地铁闲暇也可以翻完两本书。他的阅读量之大、阅读内容之广博,令我十分钦佩。
我们都说读书要有目的的读,现在想来,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解决工作生活需求的阅读,通常都是为了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而更多的读书都是随性而至,甚至是偶遇得来的。泛读看似不成体系,恰恰做了基础工作,去填补我们阅读网络的空隙,久而久之编织成网,才可以信手拈来。
就像下棋的人,不愁手边的旗子不够用,只是需要盘算一下如何布棋即可。
3.拜访每个路过城市的书店。
绿茶有个爱好,不论国内国外,每到一个国家或城市,都会去拜访当地的书店。
这一点,和我相似。
他去阿姆斯特丹,别人告诉他红灯区必须去,奶酪必须吃,他却独被书店的风景吸引。这个人口不足80万的小城市,书店像咖啡馆一样多,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再说回国内的独立书店,绿茶也如数家珍。同样因了他的指引,我了解了目前全国比较知名的独立书店:
上海有严博非创办于1997年的季风书园;广州有陈侗创办于1994年的博尔赫斯书店、陈定方创办于1994年的学而忧书店;南京有钱晓华创办于1996年的先锋书店;杭州有朱升华创办于1997年的枫林晚书店;贵州有薛野、萧然等人创办于1993年的西西弗书店;长春有王忠民、吴风夫妇创办于1997年的学人书店;漳州、厦门有许志强创办于1987年的晓风书屋,等等。
这些书店走过兴盛,也走过衰败。低迷的时候,搬家的搬家,流浪的流浪,用绿茶的一句话是:“这些民营书店的先驱们,用自己的真心点燃了书店微暗的灯光。”
我今年游览南京的时候,两度到访先锋书店,一处位于总督府内,另一处位于老东门历史文化街。那里也是集阅读、咖啡、文玩在内的文青聚集地。在每个城市的地标书店留下足迹,也是对当地文化的采风。
再回到我所居住的城市——青岛。由张兵林夫妇创办的不是书店(其前身为1996年因拆迁关闭的学苑书店)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洗礼,近日将在崂山区开第四家分店。还有颇有声望的如是书店、良友书坊、方所等十余家独立书店。
去年以来的自习之旅,使我和独立书店的缘分更进一步,那里已经成为我精神栖息的家园。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去了台湾的诚品书店,24小时不打烊。虽然未能前往,但那盏我心中的“书店的灯光”一直明亮如前,“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阅读,每个阅读的灵魂都在空间里弥漫”。
昨天看完一本书《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书中提出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几经思索,我还是希望未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屋,一个安静的所在。我还起念,从所在的城市开始,绘制独立书店地图。我眼前的世界,因为这个小小的愿望,如深海中浮游直上的鱼群,在夕照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读完《在书中小站片刻》,我的书单目录增长了一大些。如同绿茶所说:“我特别提倡延伸阅读,这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基础,当你读完一本书后,有更多想读的书,就证明你从本书的阅读中取得了收获。”
前几日,我将书中几页荐书的页面拍摄发在平台上,有朋友对刘襄自然读本感兴趣,也达到了延伸阅读的目的。
能给我们带来反思和延伸阅读的都是好书,值得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