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一些工作坊,经常发现分享嘉宾会用到大白纸,或者一些视觉辅助工具,对听众进行引导。伴随着大家写写画画,自己也挺享受每一次的工作坊,偶然的机会接触视觉思维,所以有今天的整理和分享。
第一,寻找一种隐喻
人类的思考有很多是类比的,《哈佛商业评论》有篇关于战略的文章指出,80%的战略思考是使用类比的。
在演讲中,经常会讨论的一种技巧,就是能够给观众创造一种画面感,让观众沉浸其中。这样的画面感有多种方式可以创造,其中一种就是用隐喻。
案例1:我听到有人在评论几个人的发言之后给的总结。A的发言像《快乐大本营》,逗比型选手,B的发言像《朗读者》具有文化气息,C的发言像《我是歌手》,足够专业等等。
这位发言者,很聪明,能够运用隐喻的方式,简洁有力地将每位发言者立体形象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同样,视觉思维也有这个魅力。
案例2:我的客户像植物。然后画出不同植物(柔和,带刺,好看,丑陋等),不同的特点代表了不同的类型。一眼可以明白这种隐喻的意义。
一切尽在不言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幅图可以省略很多话语,降低沟通成本,同时让人记忆深刻。
这样的隐喻不由自主地将你对事物的理解,形象的进行映射,如果经常锻炼这样的思考能力,可以让你更加通透。

第二,视觉思维是系统思维的必要条件。
古典曾经介绍一种快速学习方法,总结为一句话是“教就是最好的学”。如果我们能够将所学的东西清晰的给别人讲出来,证明你自己真正吸收消化了。
视觉思维,是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一个链条连接起来。当你真正能够画出自己的思考,并且展示给别人时,其实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思维了。
举个例子:
案例1:做为一个活动的主持人,需要整理一个PPT,邀请不同的人针对每张PPT的问题进行回答。
如果只是写作,可以快速完成任务。
整理PPT,必须保证话题可收敛有代表性,并且要足够简练,我又做了好久的筛选和准备。
最后处理如下:
话题最终概括为3类:人,事,物。
PPT用不同的背景色区分不同的模块。
最后对每张图片进行了处理,能够正常投影。

未完待续。。。。。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