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里”
“在路上。”
“你要去哪?”
“去路上”
天空渗出的是冷色调,这样刚刚好,路上没有最好的,有一点一些差别更加符合美学,只是太冷了,太热了,我便走不远了。若是夏日可以加些小雨;若是冬日最好请些下午3点的阳光,不能是正午那样的阳光,太煎熬的烈日像刑罚。路上本身已经有些严酷,冷硬的土地已然敲打我的足底。
我走着,看着,拼命保持着一种状态,哪也不去,哪都去。
身体越是单调,头脑便越是可以拼命思考,当你静止下来的时候,你睡觉,你喝水,你自由。当你在路上,身体便是架上了一种和蔼可亲的刑具,你不能肆意让他松弛,于是,你可以集中精神,你可以集中于去做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若要风行,必先带上镣铐”
我曾这样说,但这并非我真正想表达的,走着走着我才默默在脑海中理清楚,好像古人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孔丘厄释法春秋”那样,却不是古人那样的道理。是像希特勒在监狱里写下《我的奋斗》那样的事情。
最近一段时间,我都流连于自由的问题,它的解释。每当别人歌颂自由的伟大,我都会变的呆滞。我难以有同样的共感,自由非善,更与善无关。作为秩序的信徒,我很难对自由有好感,群体的自由便是混乱,是失序。我不喜欢混乱。可自由却总能带来繁盛,一个繁盛的文明必然是属于自由者的,这些人毫无群性,毫无忌惮他人,自以为是的自我讴歌。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还要什么都有,却并非为了更多而更多,因为它自由,因而无序。在我恨的咬牙切齿的时候,那尽头却是繁盛。自由的后果是什么?抛开善恶而言,是丰富。
于是我任由我的脑细胞各自为战,身体坚持行走这个动作,然而这个动作本身不重要。也可以是骑着单车或滑板。周围的景色随意切换,我它们最好一无所知,若是单调,我便渐渐沉入另一个世界;若是景色惊人,我便稍稍踏入,这是无聊的车厢做不到的,在哪里我只能看书。
那一年上海作文题目是行走在消逝中,我以为那样的行走必是怀揣着浓浓的目的。如我这样在路上,随时都在目的地,也随时都在前进,每个瞬间都是一次到达,每个瞬间都是一个身在此处,每个瞬间都是一次开始。就这样如同闲尾蛇一样,没有对于身处时段的知。终于终于到了那个倒计时,我累了,疲惫了,于是结束了。比起身体的疲劳,更多事我无法融入那自由的精神世界了,于是渐渐的,一切消逝了,没有开始,没有到达,没有地点,一切烟消云散。接下来,必须径直回到自己的世界了。
以前会常常这样迷路,现在却败给了便捷的导航了,总能一瞬间找到自己身处何方。不由得一慌张,好像一下失去了自由与美,无处可躲的心慌。可以能逃到哪呢,即使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