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现在离财务自由还远的很,不过平时负责掌管家里的财务收支,所以应该说对钱财算是没吃过猪肉,但也看过猪跑的情形。
- 理财的第一要务,存钱
所有的理财方式,不管你是存定期,买国债,买货币基金,买股票,买基金……都是给你一个倍率,有时候可能是正的,有时候可能是负的,不过适当的通过风险管理是有希望实现长期正收益,甚至是超出通货膨胀率的正收益的。但是不管怎样,首先你要有本金。本金从哪里来呢?自然是平时存下来的。
前段时间在知乎看到有人调侃李开复说“买车是最糟糕的投资”。3年前我刚过来现在的学校工作的时候,刚好读完博后存了一点钱,考虑到要在两个城市来回跑,所以家里需要买第二辆车。买的是奔驰的C200L,38万,作了十多万的按揭,三年还清。三年后的现在,考虑到广州限制外地车通行,我又把这辆车卖掉了。虽说奔驰保值率很好,但是也只能卖回来25万。三年里的保养,油钱这些自然不应该算在成本里,但是单单看3年的折旧,这就是很让人头痛的一件事情。而当时将近20万的本金,如果能够进行投资,即便按照年化5%的保守收益计算,仍旧是一笔不错的额外收入。当然C200L是一辆好车,这三年也确实是方便了我的出行,如果没有广州限制外地车通行的政策,我估计会一直开下去;但是现在卖完车,拿到这笔钱以后,虽然只有25万,但是我还是更喜欢这25万。就算每天坐地铁上下班,我还是更喜欢这25万。
- 及时止损
关于沉没成本的论述已经很多了,很多人也对这个概念不陌生。但是真轮到你斩仓止损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下的了手的。我做过去一年有过3次因为抵达10%而强迫自己斩仓,每次斩仓以后股票都会回弹,就是极其邪门的那种,刚刚好斩在深V的底端。当然我也觉得斩仓之前应该更加细致的考察指标变化,但是对于止损这个原则本身我是没有异议的。虽然这三次斩仓都把浮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亏损,但是释放出来的弹药马上就可以用在更加有用的地方了。逃得越早,选择越多,毕竟这个时候钱在自己手里。所以即便后面喊着“真想”跑回去重新买进,总也比股票继续下跌,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止损要好。
- 没有必赚的投资
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一定”两个字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随机的过程产生的既定的结果。如果现在你还抱着“房价不可能会跌”,甚至是“那个人是大牛,跟着他投资一定稳赚”,诸如此类的想法的话呢,我建议你去看一部电影“big short”。电影讲的是美国08年次贷危机以前,几个人怎么发现经济危机,然后大赚一笔的故事。如果你对经济、投资没有什么兴趣,或者觉得CDO,次贷,浮动利率这些说法让你打瞌睡,那为了高司令,布拉德皮特,还有一堆客串的女星也应该去看看那部电影。
整部电影最常见的一句台词就是,房贷不可能有问题的,谁会不还房贷呢?建立在这样一个“一定”的基础上,接下来金融工具就开始作妖了。所以如果你真能弄出来一个绝对确定的东西,比如年增长率4%,绝对不会低于4%,这样的话,金融衍生工具也能想办法弄出些价值几个亿的产品出来。
确定性实际上是很稀缺的,就像支付宝不可能一直维持在4+%的年化收益率水平,你去楼下吃早餐也不可能永远都是10块钱以内解决,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所以拥抱不确定性,拥抱风险,敬畏市场,然后才可能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