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的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刘永威,很荣幸能和大家在这里交流,谢谢陈瑛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谢谢育心的家人们对我的信任。
我是一个两宝妈妈,目前家里哥哥在读小学,弟弟还没有上幼儿园。
我大概是8年前生第一个孩子开始全职在家,后来有短暂的一段时间出去工作。然后由于某种原因又回归家庭。可以说,这几年职场妈妈、全职主妇的经验我都有了,整个心路历程其实还挺曲折的。
比如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会认为照顾孩子是一件非常简单和容易的事情。以至于我丝毫没有怀疑过自己具备做一个好妈妈的能力。这样的天真,也造成了后来的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第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已经陷入到了一种泥潭一样的糟糕生活里。每天早起睁眼到晚上睡着,一整天就是不停地家务和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打交道。身边能交流的人就是菜场的大婶,哄娃的爷爷奶奶们。
一方面出于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感,我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孩子的事情上从不敢马虎。然后会发现,在做妈妈这件事上,我完全是个白痴。这种面对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的慌乱,措手不及。然后每一点小事,都从头学。各种问题,各种读书查资料。就是把心完全扑在了这个上面。孩子长湿疹了我会很焦虑。不吃奶了,也会焦虑。就是任何意见小事,都不能够放下。如果孩子病了,或者是我自己病了,那就是最最难熬的阶段。
一方面是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造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的改变。我开始陷入高度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那时候每天身体和精神都是紧绷的状态。然后会很暴躁,容易发火。也会失落,觉得不被理解。
现在回忆起来,可以说,那段时间的心理状态,也是一个人开始改变或者说开始成熟,开始长大的必经阶段,只是自己当时没有办法理性去面对。还好,因为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很迅速,而且很神奇的过程。在我最无助、也最茫然的阶段,还是母性或者就是孩子的存在,唤醒了我的去面对变化的勇气,成为了我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动力。
然后我开始能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我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这几年的变化,也是从一个只会做西红柿炒蛋的厨房小白,到现在40分钟就能变出四菜一汤的厨房小能手。然后重拾自己小时候的爱好,写写东西,这个思考的过程也是日常梳理自己情绪的过程。真的很奇妙,如果没有孩子和这样忙碌琐碎的生活,可能我会和以前一样满足于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收获,然后把闲暇时间用来刷剧逛街来进行所谓的“奖励自己”。
而现在,我会把所有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去读书,去学习,去尽可能多地认识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我还不知道、没体验过的东西。我觉得我的生活是非常充实的,非常真实的,最主要的是,心理状态是非常稳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识了育心,走近了经典,所以我会说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开启了经典的学习之旅,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也相信我和孩子能够坚持得更久、更加自觉用心地去学习。
现阶段我对读经的理解还是比较浅显,与其说和孩子一起读经是为了学习知识,不如说我把读经当成是一种对信仰的探索。而且私心地希望通过学习经典在我和孩子未来的人生路上,得到有现实意义的指导和帮助。
和一些朋友讨论过宗教信仰的问题。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我是无神论者,我不信教。他们是把信仰和鬼啊神啊等同于一样,甚至也有归为迷信一类的东西。我先不讨论宗教里说的神是不是存在。就想说一下宗教典籍。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对应的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还有佛教的也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比如《金刚金》之类的。而这些典籍,抛去宗教的外壳,里边的很多内容,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导,诸如带来一些“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的启迪。
那么我们中国人,或者说现代的中国人,是不是真的没有宗教信仰呢。当然不是的。拿最常见的来说,孔子使儒家发扬光大,然后成为了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一种文化。儒家影响中华文化2000多年,很难说是孔子创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还是中国人本来的价值观影响了孔子的思想,某种程度上这两者已经无法分开。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如同鱼儿生活在水中一样自然。所以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受这些的影响。《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左传》
除了儒教以外还有道教。《老子》
是中国人的哲学行为指导书。向外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向内是对人性本质的探索。西方宗教学家认为:每个中国人在伦理和公众生活上是儒家,在个人生活和健康上是道家,在死亡问题上是佛家。
所以说,虽然我们中国人并不把儒家和道家归入到宗教一类,但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学习的方法,对父母亲人的态度,对人生哲学的认可等等。
比如“相濡以沫”的这个成语?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我们单讲“相濡以沫”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平时的用法,说是两个人同甘共苦,互相扶持。
但是如果合起来说“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又可以理解为说,哎呀,这个互相吐口水给对方喝,实在是太恶心了,与其苟且偷生,还不如就这样算了吧。所以有人把重点放在相忘于江湖,到江河湖海里去,到鱼儿的世界里,哪怕一入湖海,两条鱼再也没机会相见了。讲的是人生的洒脱。
但是下边又有说:“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意思就是说鱼本来就是在水里,那么鱼在江河湖海就是自由自在。那么同样作为人来讲,人的道就是“无事”,就是理解成“不计较”,所以说人要活得自在,就是要不计较。
这是个人的浅显理解,班门弄斧了。但是这就是说明了,经典书籍中的人生哲学,处世之道,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一直从古至今都有其价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