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宅门》一开始是老爷子白萌堂掌舵,白萌堂有三个儿子,老大白颖园医术高超,忠厚老成;老二白颖轩虽然也精通医术,但懦弱怕事;老三白颖宇是个“混不吝”,自私滑头。
如果没有老大进宫给詹王府的二格格--嫔主子看病,开方吃出人命这回事,白家未来的家,白萌堂大概率上会交给大爷白颖园来当。
虽然白萌堂对老大也不太满意,不过,他别无选择。
老二颖轩遇事退缩,毫无主见,难担大任。老三颖宇一片私心,在内只知道往自己房里搂钱,在外则逛窑子、结交狐朋狗友,他如果当家,白家非断送在他手里不可。
再说,如果没有因得罪了詹王府老大颖园被判斩监候这回事,白萌堂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太偏激,以致产生连锁反应铸成大错。
更不会从此事中发现二奶奶是个人才,心里有盘算,遇事有主见,行事有谋略,且想到就去做,行动力惊人。
既然没有后来的这一系列蝴蝶效应,自然百草厅会一直姓白,白萌堂也会理所当然地将白家平稳地交到老大颖园手里。
可是,老大颖园如果接替父亲掌舵白家,还会和二奶奶当家一样,将白家事业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吗?
我看未必。
首先,白颖园性格忠厚老实,不懂得变通。
白老太太爱吃点心,儿子们都知道。
这不,白颖园从宫里太医院一出来,就去兰馨斋给母亲买了点心回来孝敬。

白老太太正让吴瞎子给刚出生的白景琦批八字,让老大也坐下听听。老大并不理母亲这茬,却一心想让母亲尝尝这新鲜的点心。
白老太太一脸的不耐烦:“不吃,不吃。”把老大怼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好巧不巧,老三颖宇从安国进货回来,也给母亲带回来了点心,见老大被冷落一脸的幸灾乐祸。
他可不像老大这般迂腐,他顺手推开老大的点心,将自己的摆在母亲面前。不说让母亲尝,自己先吃上了,一边吃还一边说:“这什么味,加桂花了吧?”然后这才让母亲尝尝自己说的对不对。
果然白老太太来了兴致,尝了一口笑说:“这哪是桂花呀,这馅里加了蜂蜜。”老大见母亲肯尝老三的点心,赶紧又把自己的递过去,白老太太一脸愠怒:“我最不爱吃点心了,拿走。”一边饶有兴致地继续尝着老三的点心。

老大一脸黑线地抱着点心匣子走了,出门就丢给了伙计让拿出去喂狗。
这件事一方面责任当然在白老太太,偏心偏得离谱,让大儿子热脸贴自己的冷屁股,让他在外人前丢脸。
可另一方面也可看出老大做事轴,一根筋,不懂得变通。
另一件事是大爷已被判斩监候,詹王府的老福晋病重,非只要白家大爷来给瞧病。孝顺的詹王爷只好求了二奶奶,又疏通好了牢里,将白家大爷趁着夜色接到王府来给老福晋看病。
虽说这医者仁心,可大爷明摆着即将被砍头,又刚得知大奶奶上吊自杀心情沉痛,完全有理由不出诊。可大爷偏心怀慈悲,应承下来。
因为正处在和詹王府结下了梁子的非常时期,大爷的一举一动都被王府的人瞩目,一个不留神便会备受争议。

大爷既然答应出诊满可以说点宽慰的话,再给开点滋补营养的药搪塞过去,大爷却直接给老福晋判了死刑,方子也不给开,只写下“带病延年”四个字。不说大爷这人实诚,这行为落到詹王爷眼里分明在泄私愤,不给他母亲好好看。
这种性格如果掌管了白家,只会比父亲白萌堂更固执,更迂腐。白萌堂还能知错就改,知人善任,换成大爷,恐怕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其次,处理事情息事宁人,无底线无原则。
作为白家的长子,白颖园一直责任心爆棚,上体恤父亲年老管家,能自己处理的绝不麻烦父亲;下纵容弟弟胡作非为,既没办法阻止老三,还要替他遮着掩着,一边不让父亲知道,一边不停给他擦屁股善后。
老三颖宇头一回去安国进货,以他的自私和小聪明度人,发现原来出来进货是趟肥差,他一下子就黑了两万两银子,回去把银票交给老婆吓得老婆胆战心惊。
因落下这么大的亏空交不了帐,管库的跟帐房先生打了起来,最后报到老大这儿。

老大的处理方式却让人大跌眼镜:一是别让父亲知道,也别传给外人;二是他给兜着,然后从自己房中将这两万两的窟窿填上。
老大这稀泥和的,以为亏了他一个能换取家宅一团和气,却不去想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老爷子白萌堂被蒙在鼓里不能赏罚分明;三弟颖宇犯错毫无成本从此更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自己小家为别人犯的错无辜买单,闹得夫妻失和;下人见对错不分、赏罚不明,对白家的管理漏洞产生信任危机,也试图从中浑水摸鱼。
可怕的是,“傻大爷”自己还意识不到,以为自己顾全大局,且自个把自个放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引以为傲,沾沾自喜。
最后,小家管不好,何以管大家?
二奶奶知道朱顺和严爷要救大爷的命,连夜送大爷走,赶紧跑到大房替大爷收拾出走要带的衣服行李,一开箱子竟掉了泪:“怎么穷成这样?这些日子我才知道大房过得是这么苦?”
在外人眼里被贴上“好人”标签的大爷对自己的小家来说就是场灾难,难怪他的夫人一听说大爷被判斩监候立马撇下未成年的四个孩子上吊自杀。
要说夫妻之间情深意重真谈不上,对他对这个穷家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倒是真的。
别看大爷对外人痴心一片,对自己老婆却实在不咋样:
在经济上,不仅不往房中搂钱反而源源不断地往出贴钱。
他要填补老三的两万两亏空老婆抱怨:“咱们大房替三房垫了多少银子了!”可见这样的事并不是头一遭,而是生活中的常态。
在态度上,老婆这个为自己生育了三儿一女四个孩子的枕边人在他面前竟没什么话语权。

实在气不过抱怨几句,被他在二弟面前厉声喝斥:“少插嘴,你懂什么呀?”
“住嘴,我们哥俩说事呢,你搀和什么呀?”
话说得既狠又不留情面,生生把老婆逼回到房里独自郁闷去了。
可见大爷的管家能力实在有限,他的小家被他管成了一团糟,老婆孩子跟着他在白家大宅门里过着赤贫的日子,说出去简直成了笑话。
所以大爷被判斩监候,逃出去后隐姓埋名,从此不见天日不仅成全了二奶奶,更成全了白家。
当复兴后的白家银票源源不断地送到大爷手里时,估计大爷也暗地里独自喟叹过吧:这个女人了不得,比自己强出十万八千里,幸亏当家的不是自己。

自己就在这穷乡僻壤当个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郎中,老天爷的安排,其实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