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故事,拿我家娃先开涮。
有一天,我娃放学回家,我看班级群通知,当天数学做了练习册第56页。
于是我翻出他的练习册,打开一看,做完了,时间不够,所以老师没收。
那赶紧给他检查一下吧,增加作业一次全对的几率!
一看不要紧。一共做了3道题,他错了2道。我赶紧把他叫过来问。一问,他自己就发现了,这道题应该选这个,那道题应该选那个。
好,你去改吧。我说。
……
第二天,练习册交上去了,再发下来我一看,3道题还是错了1道!
就是这道题。
啊?!!
问他:
不是给你讲了吗?
嗯。
你不是改了吗?
嗯。
那怎么还错?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改错了。
第二个故事。
有一个学生,平时自己很认真,家长也很认真。头一天做了一张语文试卷,第二天改错签字。我检查的时候,一看他居然有2个句子排序题,改完了还是和原来的错误一样。更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家长明明签字了!
以我对他的了解,不应该啊!于是就他过来,先叫他再改错,改对了我就问他。
你昨天在哪里改的错啊?
托管班。
那回家后,你妈妈看了吗?
我不知道。
哦。我心里想:可能家长一看,在托管班就改完了,签字就行了,并没仔细看。
这个疑团我就藏在了心里。
一直到后来,有一次见到他妈妈,聊起这件事,我才知道个中经过。
他妈妈说:他的试卷我看了,也讲了,也改了,改完我看了,是对的。等到您看完,试卷再拿回家,我一看,发现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给改了。一问他,他说:我改的时候,字写得有点儿大,所以擦了重新写。谁知道,就写错了。
无独有偶。
也是我的学生。
做语文练习册,一道阅读短文题,让找出几个景物。当时是我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边读题、讲解,一边示范、做题,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学生几乎就是照着抄了。
结果,她错了。应该只画相关的景物,如:柳树、小草,可是她把整句都画了。
晚上下班了,她妈妈发微信给我:这道题应该怎么答。我说,答案是:……
第二天交给我,还是原来的错误。
没改?
家长明明还问我了啊!
好吧,暂且留下这个疑惑,还有课要上。
有一节课,是同事在我们班试讲《比尾巴》,我在后面听,正好坐在她的后面。
老师要求:画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
我看了周围的同学,都画对了,只有他,画的是句子。还是句子!
我和她妈妈联系了。
妈妈说:
那天我看着他改的错啊,明明改对了!不知道怎么交给您又是错的了。后来我问他:他说,我觉得我那样画是对的。
看来这个知识点,他没有掌握,所以,再遇到这样的题目,他还是画错了。而这种题,是阅读短文中的常见题型。
这三个故事,都是家长看了的,尤其后2个故事,家长都检查过了,可是孩子再次改,又错了!
所以,改错有多重要!
改对了,以后永不再犯。
改错了,以后总在同一个地方绊倒。
改错是什么?
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多重要?
学习是一个闭环:
听讲读书,获取知识
↓
练习巩固,写作业
↓
反馈作业正误
↓
改错,调整对所学知识的错误认知
↓
切实正确掌握
↓
运用
举学习生字为例。
语文课上,我通过看书、听讲,学了一个字:人。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字形、意思。然后我要学写这个字。
这是第一个环节。
接着要做作业了。有写生字的作业,组词的作业,句子中选字/填字,甚至是阅读短文的作业(短文中有这个“人”字)。
这是第二个环节。
然后交作业,老师批改。
这是第三个环节。
我看到字写错了,或者组词错了,赶紧改正。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知道为什么我写的是错的,怎样才是对的。
这是第四个环节。
是不是切实掌握了呢?看看以后的作业中,能不能不犯同样的错误。
这是第五个环节。
我不但会准确书写这个“人”字,在文章中出现,我也能认识、理解,我还能用“人”这个字组词、造句、写话。
这是第六个环节。
至此,才算完成了对“人”字的学习。
可是,有多少人误以为,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写一写,就是“学会”了呢?
学过≠学会!
错题不改,
或者不好好改、不认真改、不踏实改,不切实改对。
或者改对了,但并不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才能不错。
等于学习只进行了一半。
当然一考试、一做题,就漏出马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