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我家》读后感

作者: 沐一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7-24 14:44 被阅读0次

    读完《谁在我家》,明白了一个家庭中,伴侣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世者与往生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按照家庭系统中的爱的原始序位来排列,打乱序位造成失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疲惫、困惑、无助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父母恩爱,哥哥大我六岁,调皮捣蛋,而我幼时体弱多病,偏又乖巧可爱,所以打小就在一家人的呵护中长大,享尽了家中最好的一切。再大一点,工作安稳,男友体贴,婚前的我活成了所有女孩梦想中的样子。

    婚后我的父母轮流缠绵病榻,因我家和妈妈家住的比较近,大多是我和老公跑前跑后,送饭陪护。确切的说大多是我在说老公在做,哥哥安心的照顾他的小家。等我十月怀胎生下宝宝,更知道父母恩情大于天。下了班就接上宝宝去看爸妈,自己的家只是夜间休息的场所。孩子很小就被我们熏陶的,老人喜欢的不碰不要不吃,懂事的跟个小大人一样。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就这样熬过来了,老公偶有怨言,责怪哥哥不分担,我都会理所应当的用道德绑架他继续服务。

    父亲在我心里最重,因为他是那样一个学问好、脾气好、善解人意、又珍惜所有、爱惜生命的好男人。儿子是我身上的一块肉,他的成长他的喜怒哀乐都牵着我,片刻不能放松。我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我还有一个情同姐妹的单位同事,她俩在我心里排列第三。我的老公一般排在第四,如有重要工作,他的位置还要往下移……

    儿子十四岁,似乎是一夜之间开始叛逆,厌学。然后老公在我父亲病故后,借着酒醉得以宣泄他感觉不到温暖与爱。母亲失去父亲如同一个依赖的孩子,每天缠着我……一切不如意都向我涌过来,我感觉我没有了靠山,没了主意,能做的就是尽力的陪伴母亲,尽心的疏导儿子。心底,我是怪老公的,我已经这么忙,这么累,这么苦了,你怎么还会怪我埋怨我?我的处理方法是放纵老公随他去吃喝,是没有时间,还是懒得,还是不屑与他沟通,大概都有吧。

    直到孩子考上大学离开家,妈妈也逐步独立,可以一个人生活,家里一下子静了。开始环顾小家,细心打扫归置,渐渐的,老公的饭局越来越少,我家厨房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读《谁在我家》第一个周末,我郑重的向老公感谢他二十多年对我的爱和包容,为我自己多年来的无知、无视他向他道歉。他用手拭去我满脸的泪水,揽我入怀,只说了一句:小糖人,我只想做你的依靠……

   

相关文章

  • 《谁在我家》读后感

    读完《谁在我家》,明白了一个家庭中,伴侣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世者与往生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按照家...

  • 《谁在我家》读后感

    读《谁在我家》初始,是带着完全不同的思想去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说是唯物与唯心的直面相对。直至今天,一本书完...

  • 《谁在我家》读后感

    这个春节,我读了《谁在我家》这本书。本书重在整理自己的六大关系,我依据书籍引导,六天静心整理自己与父亲,母亲,伴侣...

  • 《谁在我家》

    应该全是一本家族系统排列的入门书。 夫妻关系应该是家庭中的核心关系,此观点跟之前看的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中...

  • 《谁在我家》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助人者综合征:让你感到欠了我的情,好过让我欠你的情...

  • 谁在我家

    相较于心理治疗很多大师身上所具有的“母性”气息而言,海灵格之于人的感觉似乎更有浓重的“父性”味道。之前参加过一些家...

  • 谁在我家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同时我们每天都活在各种各样的情绪中,在物质和情绪之外,一种看不见的系统动力裹挟着我们,有人管...

  • 谁在我家

    乍一看题目,感觉有点惊悚的意味,简单翻了一下,才了解是讲家庭排列的事,又想起电影 寻梦环游记 那个喜欢音乐...

  • 谁在我家

    第一天: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雨馨姐发起的读书,最近有特想读书学习的想法,自己正在研究如何去读,这时雨馨...

  • 谁在我家

    有幸跟随雨馨,接触了系统排列,但没有理论基础,这次的经典不可错过,感恩雨馨引领,感谢学友同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在我家》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yj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