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夜读《宋史》
(原创)欧阳修: 为何迟迟不动笔写杜衍墓志?

(原创)欧阳修: 为何迟迟不动笔写杜衍墓志?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3-09-09 07:10 被阅读0次

欧阳修:

为何迟迟不动笔写杜衍墓志?

              文/浩荡白鸥

非是爱书即欲死

        嘉祐二年(1057)二月,杜衍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杜衍是庆历新政时的宰相,是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重要“朋党”成员,也是欧阳修的“伯乐”“知己”。杜衍死后,他的次子时任太常博士的杜修书给欧阳修,请他为亡父写墓志铭。

          杜衍被欧阳修视为“平生相知最深的知己”,他的死自然让欧阳修悲痛不已,就算杜没有写信请他写墓志铭,他也会主动上手。但是,接到杜的求铭信后,欧阳修却迟迟没有动笔。为了不让杜产生误解,欧阳修连写两封信给杜加以解释。那么,欧阳修到底为啥迟迟没有动笔呢?

                                                                            (一)

              欧阳修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是杜在信中并没有明确杜衍下葬的具体时间。根据宋人的习俗,一个人去世后不一定马上下葬。少的几个月,多则几年以后再下葬,并不稀见。杜衍当年二月去世,是在十月的时候下葬的。欧阳修想,如果杜家着急下葬,家人一定会明确告知日期。既然没有明确日期,恐怕也不会很着急。这是他没有着急动笔的原因之一。二是他的儿子欧阳辩得了伤寒,病情反复发作。这种情况让他无法静下心来,就算勉强动笔,也不能保证质量,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如缓缓再说。

        这是欧阳修给出的两个理由。在没有得到杜明确答复的情况下,欧阳修在信中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时间紧迫,不如把韩绛写的行状改为墓志。当然,自己绝不是推辞不写,待时间允许,自己一定写一些文字纪念杜公,以此表达哀思,以报杜公知遇之恩。

              在此,欧阳修建议以韩绛写的行状为墓志的前提是“如葬期逼”,即下葬时间紧迫。

            这两上理由说得合情合理,也是实情所在。但是,这并不是欧阳修迟迟不动笔的根本原因。写一篇墓志铭,何况还是他引以为知己的人的墓志铭,且有别人写的行状等资料,对于欧阳修来说,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事实上,他完成这项工作只用了两上晚上。

                                          (二)

                那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其实,在欧阳修写给杜的第一封信中,他已经作了交代——

                            “然须慎重,要传久远,不斗速也。”

                            “缘修文字简略,止记大节,期于久远,恐难满孝子意。”

          什么意思?第一,写墓志的目标是要传之久远,所以每一字一句都要慎重,不能只图快。第二,我写墓志有一个特点,文字简略,只记录展现墓主大节的方面。这样恐怕难以满足孝子的愿望。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尤其是第二点。

            在此,欧阳修表面上似乎只强调了自己写作墓志铭的特点,实际上另有隐情,也是对杜的一个告诫,希望他不要因为自己写得过于简略而心生怨气。字里行间,有一种“有言在先”的意味。

                  欧阳修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有前车之鉴。

                  第一个“鉴”是尹家之鉴。尹师鲁去世后,受范仲淹之请,欧阳修为他写了墓志铭。但尹师鲁的家人看后认为写得太过简,没有很好地体现墓主的成果、功绩。因此,他们又请韩琦写了墓表。为了这个事,欧阳修的很多朋友,包括范仲淹这样的名家都对他的墓志铭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但欧阳修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专门写了一篇《论尹师鲁墓志》加以辩驳,强调自己写墓志“纪大略小”的特点。这篇文章写完之后,议论渐平息,但对欧阳修来说,却是很不舒服的经历,难免在心中留下阴影,不得不慎重行事。

            第二个“鉴”是范家之鉴。范仲淹去世后,欧阳修应范纯仁之请写了范仲淹的神道碑。但对于范仲淹生产是否与吕夷简和解问题上,范家人与欧阳修产生分歧。欧阳修坚持“解仇说”,范纯仁坚决否认。最后,范纯仁在刻欧阳修写的神道碑时,自作主张削减了相关文字。二人因此闹得十分不愉快。

          欧阳修认为——

                    以此见朋友、门生、故吏,与孝子用心常异……

          朋友、门生、故吏与孝子用心经常有差异,所以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对欧阳修来说,两家之鉴记忆深刻,教训十足。特别是到了晚年,饱经政治风雨的欧阳修已经没有了青年时的盛气,而多了许多沉稳。表现在写作墓志上,慎重自然是主导。

                                                    (三)

            欧阳修在给杜回第一封信后,大约在秋天的时候,终于把杜衍的墓志铭写完了。在托人捎给杜的同时,他又写了第二封信给杜。

信中,欧阳修再一次提出了自己写作墓志类文字的主张 ——

                              然所纪事,皆录实,有稽据,皆大节与人之所难者。

              墓志要想传之久远,就要写得实,写得有理有据,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任意拔高,要突出墓主的大节及常人难以做到的地方,而不是事无巨细。

                  同时,欧阳修还提议,墓志铭刻字要用真楷,便于辩认,切不可使用“怪书”。

              一封书信,本来是传达信息、交流感情的,可是在欧阳修这里,却事实上成为一种理论的载体,在不经意间成就了墓志铭写作艺术的探索,名家的过人之处可见一斑。

                欧阳修利用两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完成了《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这是一篇为数不多的墓志大篇,欧阳修很好地实践了他提出的墓志写作原则。

            清人浦起龙评价说:

          “此亦墓志大篇最雅洁者,不多涉议论激宕,是为正体。”

          整个墓志大致分为七节,第一节简述杜氏世谱家法,第二节述公为人大略,第三节述公寿考恩荣,第四节叙历官,第五节叙政绩,第六节叙其琐行,第七节叙前后世系,第八节叙卒葬月日。

        从墓志体裁上看,这篇墓志虽然强调大节,但内容更为全面,可以说欧阳修虽然不承认当年给尹师鲁写墓志铭时遭受的指责,但他还是吸取了尹师鲁墓志过于简略的教训。

相关文章

  • 为何你迟迟不写?

    听过了很多关于写作对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的言语,也有一些关于写作带来的精神健康的说法,可是,却总是未能做到多写的频...

  • 303为何迟迟不肯动笔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但是每个人的精力又都充满了差异,在24小时内完成的工作又都截然不同。我们很纳闷一个小学...

  • 不讲究和不将就

    很早就想写这个话题了,但是一直以来都迟迟不敢动笔。既怕仓促动笔写不好,白白浪费了这么一个好的主题,又怕迟迟不写而灵...

  • 关于写作,最重要的事是…

    写作最重要的事是: 立即动笔写! 立即动笔写! 立即动笔写! 重要的事说三遍! 很多小伙伴学习写作,却迟迟不肯动笔...

  • 梁山往事(2)

    范仲淹被贬陕西道的消息正月十二才当众宣布,同时被贬出京的还有变法派的富弼、韩琦、杜衍、欧阳修等。大家领旨谢...

  • 迟迟不敢动笔

    找早了一个好的素材,却迟迟不敢动笔。 担心构思不好,文笔不好,白白把好的素材“糟蹋”了,担心把金刚玉做成了破铜烂铁...

  • 迟迟不敢动笔

    想了一些不成文的线索和感悟,想把它完整的记录下来,却迟迟不敢动笔。 其中有欢喜,有悲伤,还有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要说...

  • 迟迟不敢动笔

    迟迟不敢动笔,是因为生怕写不出那种感觉,就像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的担心上一次老大返校前...

  • 第15章:关公门前耍大刀圣手夫人太难搞

    慕容衍! 他来了! 不知为何,在确定来人是慕容衍之后,苏洛竟然觉得心安起来,明明她在心底以为,慕容衍于自己而言,不...

  • 书法人物•杜衍

    简介 杜衍(978年-1057年),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 杜衍善诗,工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欧阳修: 为何迟迟不动笔写杜衍墓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ad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