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受胡主任的邀请,去教体局参加一个小型的磨课活动。
城关三中的夏老师要角逐去省里讲课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帮他磨课。
夏老师讲的是部编本语文七下写作指导《把事情写清楚》。他用一篇日记导入,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1.结构完整,知来龙去脉。2.详略得当,显重点突出。3.顺序巧妙,更吸引读者。最后是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作业是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下是大家的建议。
一、我:
1.作业最好是让学生把这篇日记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完整的写一下,或者是在最后老师展示一篇范文,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对“把事写清楚”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2.在讲详略得当这一内容的时候,把对“物”的描写删去或者放到后边,抓住动作、语言、外貌等去分析。
3.板书的时候最好把“详略得当”的四种方法写上,要不然,板书太空洞。
二:冬云
1.同意我的第一个观点。
2.详略得当这一环节把它分成“人”和“物”两个板块,“人”就抓住动作、语言等去训练,“物”可以是物品,这可以是环境、场景等。
3.板书方面先写“想清楚”,再写“写清楚”,“写清楚”这一块儿“人”和“物”分开。
三.向新
1.教师语言还需要再锤炼,无生课就用了二十多分钟,那么如果是大课的话,恐怕时间不够用,所以教师的语言需要简洁,有感染力。
2.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少小组的合作探讨。
四:卫星
1.第三个标题“顺序巧妙,更吸引读者”与前两个不太匹配,需要修改。
2.最好能与本单元的课文联系起来。比如《秋天的怀念》《散步》里的详略呀,顺序呀等,学习名家的笔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联系。
五、李娟
1.指出教案中有一个错别字。
2.板书可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3.课堂小结的时候与前面的环节缺少过渡语,显得很突兀。
六、夏老师
1.备课的煎熬。去网上搜寻优秀教案和视频,甚至付费观看,研读名家课例,比如王君。自己这一个月来,朝也思,晚也想,甚至在走路的过程中都在反复地琢磨,不断地推敲,这一过程真的很艰难。几易其稿,不断的修改。
2.困惑。第一个环节“结构完整”,只有缺少结果的练习,没有缺少起因的训练,那么这个练习有必要吗?
第二个环节讲几个合适,如果四个都讲,时间肯定不够用,那么该怎么处理?
七、胡主任
他主要强调“创新”的问题,因为要想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必须有自己独创的东西,有亮点才能吸引人。
人多智慧广,星多天空亮。大家一起研磨交流是一件快乐而又高效的事,大家出谋划策,都希望能够帮助到夏老师。夏老师表示这课还得再优化,再磨练,争取打造出精品。
磨课是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改,是对课堂每一个细节的反复琢磨,反复推敲。付出的是汗水,凝聚的是智慧,收获的是硕果!一节好课,只有经历了“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打磨,才能“功到自然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