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的了解一下,孔子所谓之仁。
先说理念,我认为孔子所谓之仁,是建立在人之性情之真的流露。那么,什么是人之真性情呢,即是本真之我,本真之我,就是随心而为,随性而为之真我。
“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这就是孔子仁道之本,所谓巧言、令色是以其取悦于人而非自身之真性情,所以鲜矣仁也。而刚、毅、木、讷为人之本性流露,所以近于仁。
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克已之上,即克已复礼为仁。
那么,礼是什么呢,礼是不是就是规矩呢,那么既然有了规矩之约束,又何谈随心而为呢。看心悖论,实则是遵循仁之道。所以才有了“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之说,我的理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所谓的推已及人之论。
孔子之仁道,讲究遵旧礼,守规,故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所,前一个君指君之位,后一个君指为君之道,即是居其位而行其事,则为仁。君、臣、父、子,世间万物各行其道,则天下尽仁啊。
孔子之仁,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言只要正其谊,明其道,即可不必谋,不必计,而利、功为之结果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