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曾说过,自己的肺结核期间,不能回北大念书,休学半年。本身就在北大“学渣”的他功课拉的更远了。那怎么办呢?就是读课外书,弥补差距,珍惜光阴。据说他读了100本课外书,并以此为豪。真的很羡慕他。可是学生党、上班族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读书提升自己,这里,我就要把自己从各种网课大神那有偿学习的成倍扩大读书效率的方法无偿分享给大家,最近只写干货,希望能节约您的时间,享受读书带来的利好,都有个好前程。
上回讲到通过主题阅读的方法,成倍扩大读书效果。不知道暑假来了,您有没有试一试?暑假有时读书的黄金时间,可是信马由缰地区阅读了许多书,却不知道归类和提炼精华?或者从图书馆兴冲冲地接了10本书,却只是放在家里堆着,没时间读。因此现在越来越多人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等公交时,坐地铁时,睡前半小时。碎片化时间阅读,把战线拉得过长,而且时间很随机,导致看与不看没有太大区别。并且很多人由于没有总结、提炼的步骤,很难消化吸收,更别说学以致用。,这越来越凸显了给知识分类,建立框架的重要性。
建立知识性框架的好处就是便于查找、记忆、分享,当你想要查找某个资料的时候,由于有分类,可以快速的拎出一个体系。比如让你分享企业管理方法,可以系统的将比尔盖茨到马云的一一列举出来,让人立刻又知识渊博之感。当你分享展示时,你发现你哪个领域都能分享,因为你哪个分类下都存储有知识。
很多人都说,我明白那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着一生,为什么。其实知识没有白学 的,路没有白走的。把他们储存起来,总有一天会学以致用。首先你要学会知识,就是理解消化它。其次,把它存储起来。但是人的大脑是有限的,根本记不住那么多知识,经常遗忘或者记不全。知识框架最大的作用就是帮你遗忘。当你把知识梳理的很清楚,存储起来,随时都能提取,就不担心遗忘了。最后,随时在需要用时提取出来。
框架思维该如何构建呢?第一,收集并分类资料,你可以买一个大的文件夹,分类贴上标签,把需要的好文章复印、归类放进去。一些网上淘宝打印店比实体店要便宜。其次推荐网上收集,省时省地。收集的文章一定要放在一个笔记APP下,推荐比较好用的工具是Kindle,都可以进行分类存放,像图书馆分类放书籍一样,又不伤眼睛。第二,整理资料。如果一个知识主题库里文章太多,像摊大饼,可以创建思维导图或者目录,建立系统联系,同时也是自己梳理知识的过程。
最后,如果借了书却不想看,可以规定,每天就阅读一小时,但必须完成。每天一小时,是很厉害的,《半小时读懂世界史》这本漫画历史书,我就是这样花三天读完的。推荐一个很好的读书APP,网易蜗牛阅读,它每天就让你免费读一小时。书库很丰富,可以赚蜗牛壳买书,也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到头却不知道读了些什么,不是很可惜?读过的书,像自己的房间一样需要整理归类,这样才能方便提取,学以致用,这和主题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框架思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别人问你个问题,你一二三四回答得很清楚,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很可靠的人。所以通过建立知识框架,形成框架思维,可以让你做事更有秩序,更全面的。
坚持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吧,你会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