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4日下午6时左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据黎巴嫩当地多家媒体报道称,爆炸事件已造成超过100人死亡,约4000多人受伤,30万人流离失所,政府预计死亡人数还会增加。
黎巴嫩官方宣称此次爆炸由存放在仓库中的2700吨硝酸铵引发。这些硝酸铵已在仓库内放置了六年。
2700吨硝酸铵,如果引发爆炸,威力相当于港口挨了一颗小型战术核弹。
那么这里的硝酸铵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铵盐,无色无味的透明或白色晶体,特性是受猛烈撞击或受热爆炸性分解。主用于化肥和化工原料。
1659年,德国人J.R.格劳贝尔首次制得硝酸铵。19世纪末期,欧洲人用硫酸铵与智利硝石进行复分解反应生产硝酸铵。后来,化学家弗里茨·哈伯提出了用氢气和大气中的氮相结合产生氨的思路。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哈伯-博斯制氨法”。到了1913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已经建立起工厂,日产30吨氨,并且合成出硝酸氨。
到了二战时期,硝酸铵早就成为了制炸药的必备材料。在二战结束后,硝酸铵曾经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爆炸事故。
1947年4月16日清晨,一艘停泊于美国得克萨斯城的货轮Grand Camp号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吨硝酸铵。爆炸断了船体并把烟草、麻绳、重油和剩下的装着硝酸铵的袋子炸上了600米到900米高的空中,火球闪亮整个天空。爆炸引发4.5米高的海啸,巨浪冲上码头并淹没了周围的区域。位于64公里之外的休斯敦的窗户被震碎,400公里外路易斯安那州的人们都感受到了震动冲击,这次爆炸令大约600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
这并没有让美国将其管制,因为它在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不过因为硝酸铵的爆炸特殊性与作为化肥易获得,还是有许多人将其当做炸药来使用。2001年在我国石家庄就发生一起因硝酸铵引发的特大爆炸案,造成上百人伤亡。此后在中国硝酸铵就被列为管控对象。
算然收到了管控,但它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化工原料,即使这样一个不慎还是会引起事故,就在2015年8月在中国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就发生了这样的爆炸事故,其中165人遇难。原因就是高温天气下,硝化棉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硝化棉与其他化学物品大面积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了堆放在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物品爆炸。
希望我们不要重复之前的悲剧,每一次的事故都是触目惊心,一幕幕都是血与泪的教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