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冯志

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冯志

作者: 东方雨虹编辑部总编 | 来源:发表于2022-06-15 09:50 被阅读0次

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冯志亮:最早传记可以追溯到中国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最早传记可以追溯到中国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韩兆琦在《中国传记的艺术》里撰述评论说“《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定宜庄和王润主编的《口述史读本》一书中也这样认为:“如果追根溯源,西方可以追溯到西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乃至更早的《荷马史诗》;在中国,通常便以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为例。”这已经足够说明传记在中国有着历史渊源,最早被书写和广泛应用。

传记,在我国古代被称为“传”,这一文体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书写中从未间断过,更是影响到其他文学样式。五四以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兴起,胡适、郁达夫、朱东润等人疾声呼吁、身体力行,但传记文学的发展却是艰难而又曲折,研究和教学则更是举步维艰。在古代传记是被作为历史典故和史实来阅读的,写的多是帝王将相和精英人物,供后世学习模仿。到了今天,传记不仅仅是名人的可歌可颂的文体,已经成为天下百姓布衣和草根族的大书特书的书写方式,成为任何一个有写作欲望和要记录自己过去生活的人的爱好,并且有很多人正在这样做着这件事情。看看设在北京海淀图书城步行街上的“家史家谱书店”,专门经营和销售、出版传记类个人图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传记正从高高在上的历史伟人、将才、科学家及艺术名人舞台上走下来,走向民众,走向底层,走向草根文化群体,可以说就像滚滚长江东入海那样,一路烟波浩荡。

我国是人物传记和传记文学写作十分繁荣的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记这一文体的写作也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百蕾竞绽、争奇斗妍的绚丽景象。

传记种类繁多,按篇幅容量分,既有几百字的精小短章,也有数十万字的鸿篇巨制;按内容性质分,既有以叙述生平事迹为主的,也有以评述思想变化发展为主的;既有着眼于一生中几个片断的,也有全面铺陈一生足迹的。现代常见的人物传记,有自传、传(小传)、评传、外传、别传、简传(简历)等。

传记的种类较多,现代传记按照史实性和文学性的侧重点,可分为史实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但传记实际上是史实性和文学性的结合,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

从传记撰写者的角度,我们把传记分成三大类:

一是自传体传记。自传体传记的传主即作者本人,主要记载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演变。如《马克•吐温自传》、《彭德怀自述》、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等。

二是回忆体传记。这类传记的作者多是传主的知情人,或是亲属朋友,或是同事部属,他们通过自己的回忆,记载传主的生平事迹。有的记载传主的一生,如廖静文的《徐悲鸿的一生¬¬——我的回忆》;有的只记载传主一生中的几件事,如鲁迅的《章太炎先生二三事》。

三是采访体传记。这是指那种靠采访传主亲友,收集传主各种资料,而后写成的传记。这类传记的作者大都是写作水平很高的作家,传记的内容往往是传主的一生,因而多是长篇巨著,世界著名的罗曼•罗兰创作的三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就属于这类传记。

这种分类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基本上把所有的传记品种都包括进去了。但为了更简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人们根据撰写人的角度,把传记作品分成两大类:自传和他传。自传就是作者给自己立传,他传就是作者为他人立传。每一类又可分出几种类型。自传可分为一般自传和专题自传,他传可分为小传、传或传略、评传等,小传只简略记述他人生平,传或传略可详述传主一生,评传则既要描述人物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和贡献。评传一体,在我国为梁启超所首创,他是把传记分成两截,前述生平,后加评论,现在多是把描述和评论综合在一起写。

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作者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把自己一生中经过的历史,系统而有重点地介绍出来,这就是自传。自传有繁有简,繁的可达数十万字,简的可少至数百或数十字。长篇自传可以包涵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周围的环境、人物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作所为等,如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即是。短的自传则可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上。甚至可以选取自己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来写。有的自传可以简略到如同一些表格中的简历一样。自传的内容大多根据自已工作的性质来确定。如政治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的从政经历;作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创作的过程和经验;企业家的自传,主要叙述自己的商场经历。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冯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冯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hp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