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第三节朱光潜以庄子的故事引出“以己度人”“设身处地”,说庄子是把自己的乐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严格地说,我们只能说“我觉得花是红的”。我们通常都把“我觉得”三字略去而直说“花是红的”,于是在我的感觉遂被误认为在物的属性了。
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是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种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的心理活动通常叫作“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
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真正的美感经验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因此美感经验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记:说到移情,想起《荷塘月色》中的一句:那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还有杜甫的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里种上君子兰、文竹,装饰上绿萝、吊兰也是在修身养性。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在这一节里讲到美感和快感的区别,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美感经验的特点在“无所为而为”地观赏形象。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会忘却自我。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
记:美感是比快感高一个层次的,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就好比流行和经典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