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
今天是晨读Day9,共读书目为《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开始学习第六个习惯: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7个习惯中,最绕口的一个,而在与人合作过程中,这个习惯又是极其重要的,它代表着一种保持极度开放的心态,重视倾听和接纳不同人的观点,放下偏见并且尊重差异,通过互补来实现价值的增量。
只有统合综效,才能在交流与合作中,产生创造力。
以上是我的一点读书笔记,继续我们的作业:
请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3个问题,并在今晚作业打卡时整理发布。
(1)在本章开篇,史蒂芬柯维就讲到:
“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我想,大家都会有很多困惑和问题,自己想不清楚,就会找人来沟通和请教,那么,你是否有类似“只找与我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的情况呢?
我自己在很长期的一段时间,都有些自闭,会把请教牛人这件事,看成是一种负担。但是,后来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便开始调整思路,包括参加各种培训班、付费社群等等,开始试着找那些比我厉害的人请教。
在尝试这种调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见识真的会有极大的提升,可能是某一句话便能够把自己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好啦,第一道作业题:
请思考,自己在遇到困惑或者麻烦,需要做决策的时候,是偏向于找“所见略同”的熟人呢?还是不认识但见识更高的牛人呢?
不用写硬性的答案,试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一点自己的故事随笔即可。(这本身也是对自己的重新审视)
答案:这两个选项都太过极端。我不会去找不认识的人,那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介绍整件事情的经过、每个涉及人物的性格等。我一般会去寻找我认识的、在这方面比较有所长的人来寻求帮助;如果没有,那我会把事情精简提炼以后问问其他认识的人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但是刚刚在我写答案的时候我意识到:
A. 我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把这件事描述出来,是否说明我本身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进行透彻的思考、还未厘清问题的本质
B. 我发现,若不存在“我认识的、在这方面比较有所长的人”的人,我也不会去问不认识的人。我从内心里就比较排斥去认识新人,觉得是一种负担。这个也是我要改进的地方。
(2)关于沟通的三个层次,请写下笔记摘录
然后,查看「寻求第三条道路」的那个案例:
“丈夫想一家人钓鱼,妻子想回去看望母亲,两人发生意见争执”。
读完案例之后,请先不要读下去,试着按照『统合综效』的方法,包括之前我们提到的双赢思维、移情倾听等方式,来找到是否有更合适的解决方案——第三条道路。
此部分不用书写,只需在脑中思考方案即可,然后继续读,看史蒂芬的方案和你的方案,哪一个更好?
(3)你是统合综效的推动者还是绊脚石?
这个问题来自于章节后「付诸行动」的课后思考题,第(五)题,如果没有时间完成其他题目,请一定做一下这道题,他会帮我们就『统合综效』这个习惯,做一次较为全面的自我梳理和审视。
请写下你的得分,是推动者还是绊脚石?
大多时候,我们不会给自己负面评价,但是一旦把评价的条目列的较为清晰时,你再看答案,或许会发现,你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有所偏差。
答案:26分
在与他人沟通时,我是诚实和坦率的--这一点失分较多,我更多时候不坦诚的点在于隐瞒了自己的不开心和让步
(4)今日金句:
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如果你只能看到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或道路——“你”的和“错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