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孩子,突然就有了自己的小世界,父母被当成了“外人”,隔绝在外从没被邀请入内。“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是很多家庭的通病,成为了很多父母的心病。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孩子都像在接招,父母的每一句关心,在孩子眼中都变成了唠叨,每一次询问,都变成了问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变得不爱跟我们聊天了
有时候,沟通无效,比不沟通更加让人感到绝望。我们会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自己聊天,多说两句就嫌累,却忘了一开始把天聊死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孩子的真心话,我们听不懂,反而抱怨孩子不听话,然后我们以“爱”的名义包裹着关心,出口成伤。但是我们都忘了,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对错的地方。家是好好聊聊天,沟通感情的地方。家中不需要有人做法官,去审判对错。孩子的真心话,只说给懂的人听。别把质问当聊天,那是伤害不是爱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喜欢跟我们聊天?归根究底就是做父母的我们抓着高期待,不肯低姿态。
会聊天的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日后的生活。我们都知,人生即苦,做父母做儿女皆是一门功课,都要修炼自己的心法。而学会跟孩子好好聊天,好好说话,就是其中最该学的那一门。
1、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接纳情绪
很多时候,无论是孩子生气的话,抱怨的话,都是在等待父母来抚慰情绪。当孩子越说越生气的时候,父母静静听就好了。等孩子说完了,再顺着孩子的话茬聊。作家刘墉的养育之道就是:“自己特别会听,特别愿意给儿子刘轩机会说。” 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格外融洽。
2、聊天不要那么有目的性
所谓的“问话式沟通”。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每一句话,都是问话,没有半点情感抚慰和共鸣。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潜台词:今天有没有给我闯祸了?“还好”是好还是不好,老师又批评你了?——潜台词:这小子,果然是给我闯祸了!不要去试探孩子今天的表现如何,要更多地去关心孩子今日的心情。在跟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可以问孩子小而具体的问题,比如,可以问孩子:今天上了什么课啊?你喜欢吗?这样孩子也容易回答。
3、多使用身体语言
赫拉别恩交流法则认为:在人际沟通中,沟通交流的效果= 7% 的语言+ 38% 的语调语速+ 55% 的表情和动作。所以,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身体语言,轻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这些都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感到安心。有时候说不出口的话,给孩子一个微笑, 他就能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伤心难过时,不知道如何安慰,给孩子一个拥抱,他就会能感觉到温暖。
4、看准和孩子聊天的机会
科学研究表明,下午5点到7点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最低点,所以,特别在这个阶段,不适合跟孩子谈太严肃的话题。其实跟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永远是理解和包容。不要因为没能跟孩子保持良好沟通,而伤了孩子的心。正如那首老歌中道出天下父母心:“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我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
养育孩子注定是一段富有诗意的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