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焉不察,游而不定,是近日我对自己的过往认真思考之后做出的诊断。
习焉不察,就是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习以为常之后,就很少去问为什么,很少去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了。倒是不想成为物理学家,针对习以为常的物理现象做出思考,而是一直在生活的圈子里呆习惯了,无法觉察一些现象背后的问题,尤其是自己内心的变化。
11月25日下午,我接到明霞教师成长联盟黄瀛霞老师的一条短信,邀请我担任她第二天晚上“我与联盟这十年”线上分享的主持人和点评人。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推辞,理由当然是手头还有一堆事,何况以我的能力主持勉强可以,点评实在有点难!我想回复:
明天我有课后服务,回家会晚一些了,抱歉,时间上分身乏术!
短信编辑到一半,我的内心却出现了逆转。最终黄老师收到的短信是:
明天我有课后服务,回家会晚一些了,咱们几点开始?
这件事情如果我不说,在黄老师看来,一定觉得我非常干脆利落地答应了她的邀请,可事实上我的内心在编辑短信的瞬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于是前半句的铺垫之后,从“抱歉,时间上分身乏术!”改成了“咱们几点开始?”这种微妙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仔细追溯,我发现,是在我成为明霞人之后,很多次的“我不行”“干不了”都变成了“我试试”“我可以”。
对于“我与联盟这十年”的系列分享,从最初孟校长发出邀请接龙的时候,我就有点动心。可是,这几年我没少在群里唠叨我与明霞老师遇见的故事,而且准备最具发展力教师的视频仍然要去说,所以心动了一下之后最终没有接龙。我想最终确定要答应黄老师,应该也是为了弥补没有接龙分享的遗憾。
其实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就是从舒适区迈向学习区的艰难一步。那天,我用三个词来对黄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分别是:不甘心、不辜负、我愿意。总结他人的过程其实也是挖掘和梳理自己内心的过程。
黄老师在分享中说,“虽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总感觉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奋斗的目标,一眼就看到退休后的自己。”这段话同样也是我遇见明霞老师之前的真实写照。这句话里透着当初我们的困顿和迷茫,也透着一点“不甘心”。不甘心自己止步于此,不甘心自己泯然众人矣,不甘心自己在舒适圈待的迷失了自己。此时,明霞老师的出现就像是我们眼前的一道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她鼓励我们通过读、写、思、研、行来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成长,去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
而我是一个没有长性的人,刚开始还很有力量,而后却后劲不足。坚持不了多久,就又开始找理由退缩,需要有人用小鞭子在背后时时敲打。
这次联盟十年庆在新泰汶城中学举行,我何其有幸,荣获了明霞老师颁发的“最具发展力教师”的殊荣,拿到了此生第一个奖杯。有人问,一定要去吗?一定要去,不但是要去开阔视野,汲取知识,也是去为自己续航。
11月28日,香香校长点评张静老师的分享时用了五个词:由启到明、由大到小、由外而内、由游而定、由写而诗。我被其中的“由游而定”四个字电击到了,真的是如同一记棒喝。人家是由游而定,而我却是游移不定的那个。别人眼里看似坚定,实则摇摆不定,总也没有定力的那个。
这世上聪明的人多的是,可最后成事的还是那些看似笨笨的,其实有着自己执着信念的人。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说,“一个人最大的天赋,其实就在于他能对一件事说出,我愿意。”找到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然后心甘情愿去做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