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语文课堂(上)》中的《真情浓墨写童心——一次作文讲评课教学实录与评点》,感到颇有收获,下面做以简要梳理。
作为从教十多年,却始终游离在语文学科之外的我,重回语文岗位,欣喜之余也颇感压力。语文在我们这个乡镇学校,感觉是谁都可以带的科目,数学、英语,哪怕体育专业的也有,但是不一定都能上得像语文。哪怕如我一般的所谓语文科班出身。个人始终觉得鉴于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语文的学习不仅仅也不应该以应试为重点和根本目的。他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也应该是终身的,尽管这一点可能我自己现在也做不到。
所幸,今天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语文课堂(上)》中的《真情浓墨写童心——一次作文讲评课教学实录与评点》,虽然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课例了,但对现在,哪怕未来的课堂教学依然具有较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提到作文课,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一个头两个大。有的上成了批判课,有的上成了单一的佳作展示课,更有人直接上了课文讲读课。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每次的作文点评课,我总是强压着临近爆发的洪荒之力,给他们分析这次作文的突出优点和存在问题,接着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向,最后一起赏读两三篇佳作,两节作文课便宣告结束了。在整个过程中,我自编自导,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一切按照我的安排顺利推进。如此看似流畅的过程,现在看来却是那么鄙陋,连二十多年前的水品都达不到。
汗颜啊!
反观李老师的作文讲评课精彩纷呈,高潮不断。
首先,点面结合,结构完善。他的作文讲评包括八个环节:一是“榜上有名”,将达到写作基本要求或者有两点的同学列入光荣榜。二是“佳作亮相”,请优秀作品的同学当众朗读作品,并进行“采访”。三“片段欣赏”,就个别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分类赏析。四是“咬文嚼字”,列举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词句,引导学生进行修改。五是“病文修改”,请学生就提供的两篇问题作文进行修改。六是“昨夜星辰”,介绍以前学生写的同类作文。七是“教师试笔”,教师朗读自己的下水作文,请学生提出修改建议。八是“名人忠告”,即引用名人名言提醒学生注意写作存在问题。
其次,气氛和谐,互动充分。两节作文讲评课师生完全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完全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主体身份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忠于生活,超脱生活。两节作文讲评课,李老师倾其所能引导学生“求真”,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再在“求真”的进出上“求善”“求美”,即做到内容感人,形式优美,从而达到真情再现与艺术包装的和谐统一。
诚然,这已是二十多年前原汁原味的作文课堂,或许有些环节诸如“昨夜星辰”对于个别刚走上岗位的同志也很难操作,但二十多年前的课堂能上到这种层次,是李老师具有超前的预见性,还是我们个别人默守陈规?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育的变革也是日新月异,作为同样肩负重任的我,没能超越,也没能革新,甚至连继承和发扬都谈不上,真是惶恐之至。愿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学习蜕变,不负使命,不负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