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大姑姐说朋友家的孩子离家出走了。起因是孩子有点抑郁,想要请假休息几天,父母不同意,吵了他几句。
每次听到这样的事,总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心里太脆弱了,吵不得打不得。确实,和以前相比,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更多。
为什么?
以前的孩子,被打骂似乎普遍现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且,物质相对匮乏,不少孩子的需求重点还停留在最低层次——生理需求:吃饱穿暖。
再者,以前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没多少精力照顾孩子,更别提关注其心理问题了。即便有心理问题,在和伙伴的尽情玩耍和在做农活的过程中也会得到释放。
再看现在,衣食无忧。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全家草木皆兵,这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而且网络的普及,使孩子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发了他们的心智。他们的需求点已上升至马斯洛心理需求的中高级层次——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可悲的是,长辈教育孩子的方式,还停留在满足其物质需求和生活起居上。所以,当家长的思维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时,他们就会感觉不被理解,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比如家人生病,孩子想替父母分担任务,却被告知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家长觉得是为孩子好,但这却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时代在变,家长及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应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带给孩子安全幸福健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