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用户体验的核心是:让用户用得爽!!!那怎样是爽,怎样是不爽!!!听我接下来一一道来~
产品决策是产品设计的前提,决定做还是不做,如果决定做,那么功能设计就像电脑的硬件,功能设计完成后电脑就可以运行了,但是否能运行好,要安装好的软件才行,所以用户体验设计就像软件。好产品不仅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且要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觉很好。
- 产品决策是前提,其后是功能设计,最后是用户体验设计。
- 功能设计是产品内核,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
- 用户体验设计是软件,是保证用户获得愉悦的需求满足。
用户体验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多,在产品设计中,结构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都包括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户视角,一定要以用户为中心,考虑用户使用产品的感受和体验。
5个重要的用户体验原则
用户体验原则一:不强迫用户
互联网生来就是自由的,用户想来就来,想关就关,想卸载就卸载,用户的选择很多,使用和离开的成本都很低。所以互联网产品要想抓住用户,就必须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极致地做好用户体验,用好的用户体验留住用户,形成用户使用习惯。好的用户体验第一条就是:不要强迫用户
1. 不要强迫用户升级
MSN在2010年前十唯一可能与QQ争夺市场的即时通讯产品,主要定位在办公应用上,它在功能设计方面做得非常优秀,但是微软是软件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非常可惜微软错失互联网机会,对互联网用户的不了解、不重视,让如此优秀的产品逐渐衰败。我记忆深刻的是MSN的两次糟糕的体验。
我在MSN第一次糟糕的用户体验是MSN通知正常注册使用的用户,如果是非Hotmail的注册用户,MSN需要重新验证,将注册账号修改为微软的Hotmail,否则就不能正常使用。微软通过MSN强迫用户关联微软的邮箱产品,这是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产生反感。我记得我的MSN很长时间是“未验证”状态。第二次糟糕的体验更过分,MSN强迫用户统一升级,而且升级要在美国服务器上完成,过程极其复杂,造成大量用户升级困难。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讲这是多么糟糕的事情,用户对MSN很信任才把个人资料、日常沟通、好友关系留在MSN,结果强迫用户必须统一验证升级,否则停用!没有第二种或者缓和的解决方案。这是非常破坏用户体验的行为,互联网的替代性很强,即使MSN再商务领域更适合,但是用户依然选择更为用户着想的QQ,谁敢强迫用户就会遭到用户抛弃,最终MSN的衰落是必然。MSN的案例发生在2011年之前,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很少有这样粗暴地对待用户的行为。“不要强迫用户”这一用户体验理念,一些“具有资源优势”的产品尤应注意。
2. 不要强迫用户注册
2013年一家运营商的负责人找我,让我帮助看下手机网上营业厅新产品,产品主要功能是通过手机办理线下营业厅的业务。当我下载App打开应用的时候,第一个页面就是要求用户通过手机号码注册,如果不注册,用户就没法进入下一页。我可以理解这个产品这样设计的目的,因为很多业务与自费缴纳相关,需要手机号码注册使用,并且用户也是运营商的忠实用户,不会因为一开始注册就会换网。但是,这样的产品设计是不好的用户体验,虽然有很多业务需要注册使用,但是还有很多业务是不需要注册即可使用的,比如了解套餐优惠、查询附近营业厅位置等。好的用户体验设计时,不要强迫用户一开始就注册,而是先让用户没有任何门槛地用起来,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需要用户注册才能使用的功能,再引导用户进行注册。
3. 不要强迫用户使用
现在,有些播放器产品抓住用户想免费看最新电影的刚需,强迫用户使用。即使具有独特的资源,也不要想着强迫用户去做什么事情,因为,即使用户当时面对强迫屈服了,但是给用户留下了糟糕的体验,用户是很记仇的。如果用户有了其他产品的选择,就会毫不留情地离开。所以,一定不要强迫用户,而是让用户做出选择。2013年还遇到另外一个案例,一家大型旅游公司要转型做在线机票和酒店业务。它的网站进行了一次大改版,我发现网站最上端去掉了400电话,400电话呼叫中心是它们原来与用户最重要的联系方式。我很奇怪,就问这家公司的CEO,为什么找不到400电话了?他回答,因为这次改版将在线交易流程优化的非常好,它们希望用户通过在线的方式购买机票,所以就把400电话去掉了。我也理解这样的想法,因为要转型网络销售,所以优化好网络流程。但是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对用户的强迫,不能因为要网络销售就不提供传统电话,网络流程优化得再好,也要给用户选择。如果用户真的认为在线购买机票很方便,自然就不会打电话,所以不要强迫用户,应该把选择权留给用户。
不强迫用户是最基本的用户体验理念,让用户决定,不强迫用户永远是对的。
用户体验原则二:不要让用户思考
中国有6.49亿网民,绝大多数网民是普通用户,不是互联网专家,所以网民对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技能其实很低。在产品决策中,有一个案例是20%的网民不适用搜索引擎,主要的原因是不会打字,这对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是很难想到的。因为我们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做出判断,这样做容易犯的错误是用自己的需求替代用户的需求,这是非常危险的产品设计误区。因为互联网用户大部分是“小白”用户,对互联网产品是只会使用,不会思考。所以一定要注意第二个用户体验原则: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让用户思考,意思是把用户当成“傻瓜”一样,以傻瓜的标准设计产品。这句话不是在骂用户是傻瓜,而是在强调用该时刻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不是设计出多么炫目的产品,而是应该设计出使用门槛最低的产品,让用户在不需要思考的情况下便能使用产品。
小米盒子遥控器,没有任何学习成本,拿在手机就可以使用,这就是傻瓜式的产品设计,是好的用户体验。
3个案例从3个方面说明可能导致用户思考的产品设计,说明不要让用户思考的设计原则
1. 看不懂,导致用户思考
导致用户对产品思考的大部分原因是永不看不懂,用户看不懂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产品根本没有说清楚核心功能,没有讲明白产品是干什么的。这种情况其实发生的概率很大,因为产品设计者是懂产品的,错误地认为用户也懂产品,用自己的认知代替用户的认知,设计出的产品自己能看懂,但是用户可能根本看不懂,需要花时间琢磨。
案例一:我用国航和南航首页机票购买功能区做对比,如下图所示:
国航与南航首页机票购买功能区比较
在国航官网和南航官网首页左上角,是两个产品最重要的功能区-机票查询功能。用户需要填入的信息包括:出发城市、到达城市和日期信息。请注意看红色的功能按钮,国航描述是“查询预订”,南航描述为“立即查询”。这两个红色按钮的功能是一样的,填入查询信息,进入机票查询结果页,问题出在国航按钮“查询预订”上,因为查询和预订是两个动作,先查询后预订。可是如果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问题就出来了,用户需要思考时查询还是已经开始预订。
我们不要忽视这样看似很小的问题,不能高估大众用户的互联网技能,另外访问国航官网的用户,很可能大部分是来自百度导流的新用户,新用户对国航官网不熟悉,第一次访问,如果看到“查询预订”很可能会犹豫和思考,这是不好的用户体验。显示,南航官网的“立即查询”是更好的表达方式。
另一种情况是产品描述太专业或太技术性,用户看不懂。我们对比国航官网和南航官网的购票页面,在国航官网和南航官网分别查询7月26日北京到深圳的机票,查询结果如下图所示。
国航购票页面
南航购票页面
对比国航和南航两个页面:
- 国航官网文字小,南航官网文字大,明显南航官网的大字更清晰。
- 国航官网页面元素很多,显得杂乱,国航官网页面元素少,更简洁明了。
- 国航官网查询结果中,还有“享”、“停”、“PEK-SZX”、“S”等特殊图标和专业名词,这些信息对于用户来讲,都是生涩难懂的,都需要用户停下来研究。而南航官网没有特殊图标和专业用词,用户非常容易理解。
从两个航空公司官网购票页面分析,国航用户体验完败,杂乱的页面信息、过于专业的文字,一定会让用户在这个页面停留思考的时长远远超过南航官网,不够友好的用户体验一定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案例二:360的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非常好,好的体验让用户产生信任和依赖,于是360代替用户接管了电脑。我们看下360卫士如何做功能描述的。
360卫士功能描述
如图所示,360卫士打开,中间一个大大的按钮,“立即体检”,说明核心功能就是对电脑的全面检查,产品功能让用户很容易看明白了。“立即体检”这4个字,“体检”是很形象的,用户很容易与身体体检关联起来,让用户很容易明白是给电脑做次检查。按照常规,绝大部分产品会把这个功能描述成“立即检测”。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用户面对“检测”和“体检”两种描述,一定更愿意点击体检,因为体检更容易理解,而检测是种专业描述,意味着结果也是复杂的,用户会担心即使点击了,出来的结果也不懂。因此把“检测”和“体检”两种描述放在一起,用户点击“体检”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检测”。所以在用户体验设计时,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产品,让用户一眼就能看明白,这是最好的用户体验。
2. 找不到,导致用户思考
普通用户在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看不懂是很常见的,在使用过程中即使看懂了,但是也经常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具体就是用户找不到下一步在哪儿,下一个操作应点击哪儿。“找不到”都是产品细节导致的,是用户体验设计不够贴近用户,没有为“傻瓜”用户考虑的结果。
案例:南航官网在2011年的机票购买页面,如下图所示:
南航官网在2011年的机票购买页面
在2011年在南航官网测试机票在线购买,进入机票查询页,就有些迷茫了,即使我根据时间选择了航班,也不知道下一步该点哪儿。常规理解是点击每个航班的“详情”或者“更多”,其实都是不对的,是要点航班的“价格”。我记得很清楚,我再这个页面停留了至少1分钟,用鼠标不断寻找可以点击的下一步,这就属于“找不到”的糟糕体验。因为我是研究购票流程的专业用户,所以会花时间去思考下一步在哪儿,而大部分用户是来自百度的用户,如果不能快速找到下一步,肯定会直接关掉页面去别的网站购买机票。因为这样的细节问题,降低了用户购买转化率,对于南航官网机票业务来说,一定是很大的损失。新改版的南航航空网站做得很好,在价格下边有一个“空心圆圈”,直接告诉用户是可以点击的,整体机票购买流程简洁清晰、一目了然。
3. 选择多,导致用户思考
第一个用户体验的原则是不能强迫用户,要给用户选择的权利,但是选择也不能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选择多了,反而让用户不知道如何决定,导致用户思考。
案例一:早年上大学买电脑时,就遇到了选择多的问题,首先当时没有小米笔记本,有苹果笔记本但是太贵了。Window系统的电脑品牌中有联想、宏碁、戴尔等等。当时会发现,除了苹果无论是哪个品牌旗下的电脑都会有很多分类,比如联想有Y系统,Z系列、S系列、E系列等等,每个系列下还有不同的参数配置不同型号的分类。
这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是很糟糕的体验,联想给了用户太多选择,会让用户思考。
案例二:在一个网站首屏就出现了5个功能区,“查询”、“搜索”、“充值”、“调查”、“检索”,都是需要用户去操作的功能按钮,这么多功能分布在首页首屏,如果一个不熟悉网站的用户打开这个页面,肯定需要研究每个功能都是干什么的。用户一定会花时间思考和试错,这就是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所以在用户体验设计时建议,如果不是必需的功能,宁可先不上,简化产品,不要让用户思考。
![]()
用户体验原则三:简单易操作
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在于让产品变得简单,一切从用户角度思考,让用户最方便地使用,降低用户门槛,让用户最小成本地使用产品,这是产品设计者要一直追求的目标,所以用户体验设计第三个重要原则就是:简易操作。简单,主要是在产品结构、用户流程方面尽量简化,易操作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交互设计方面。
1. 产品结构简单,易操作
如果我们对用户需求很了解,为了全面满足用户需求,会不自觉地增加产品功能,其实这样做不一定是好的用户体验。可能会让产品越来越复杂,虽然功能强大了,却导致核心功能弱化了、用户迷茫了。好的做法一定是“从最简单开始”,不管我们的预期多高,目标多么远大,但是开始要从满足用户最基本的需求开始,尽量把产品结构设计简单,让用户容易理解和上手,这点特别需要我们注意,因为我们很难自我控制。就像理发师一样,不管你怎么强调“稍微剪一点儿就好”,理发师会不由自主地给你剪很多。总结结构简单设计原则,就是少即是多,从最简单开始,根据用户需求不停做产品迭代,少犯错误,最终才能设计出体验最好的产品。
案例:微信1.0版本,你会发现微信第一个版本产品结构非常简单
微信1.0版本
微信1.0版本功能只支持聊天、发图片和换头像。对于微信新产品来说,初期的产品结构简单,便于用户理解微信的核心功能,牢牢把握初期的用户。无秘也是如此,作为2014年的社交产品黑马,初期产品结构也非常简单。无秘的核心功能就是爆料,秘密发布和评论。作为移动社交产品,到现在为止,它还没有用户个人资料,如昵称、头像等,甚至没有用户性别。初期无秘产品结构简单,突出“爆料”的核心功能,良好的用户体验获得用户认可而快速发展。
所以,在用户体验中,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减少新想法,设计的原则是:在用户需求主线上,必须上的功能要上,可上可不上的,就先不要上,让产品结构简单,先易于用户使用。
2. 用户流程简化、已操作
在产品设计讨论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求用户流程的简化,希望用户用最简单的方式使用产品,如果能够3步完成,绝对不要设计成4步。因为每增加一步用户流程,就会增加用户使用成本,就会降低用户满意度,甚至降低用户使用率。
案例:对比一下国航官网与南航官网的在线购票流程
国航需要6步完成购票,分别是:查询搜索->航班选择->行程概括->旅客信息->支付购买->订单确认。
![]()
南航需要5步完成购票:分别是:航班查询->航班选择->旅客信息->支付订单->完成支付。
![]()
对比国航和南航两个购物流程,国航6步,南航5步,国航多了“形成概括”,我打开“形成概括”,发现密密麻麻的几页与机票相关的信息,包括:
第一项机票形成信息,就是把订票信息又重复一遍,让用户审核。机票信息包括费用明细和PEK-SZX全票价说明,PEK-SZX分别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的意思,不是专业人士不可能搞懂这两个词。光全价票说明一共列了11项,内容很详细。
第二项是旅程升级,提醒用户如果在第二个步骤选择全价票,在这里还可以选择升级到头等舱。
第三项是旅行保险,有详细的保险说明,给了用户两个选择,买不买保险是必填项。
第四项是一个公益活动,“爱心捐赠:孤儿保障大行动”,下边有详细的活动说明,给用户4个选项,询问用户是否捐赠。
第五项是“我的购物车”,再次说明机票信息和全额。
第六项是登录购买
通过描述我们知道,国航官网在线购票流程中多了“形成概括”这一步骤,在这一步中有6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都有大量的说明信息(很多内容用户是看不懂的),还给了用户多种选择(有些还是必填项),甚至加入了公益活动捐款的推广(与购票需求不相关)。“行程概括”多出的这一步,可能是有用户需要的,但是我们把1%用户可能需要的内容,100%给了所有的用户,并且造成了用户购买流程的中断,作为电商型网站,这是多么糟糕的用户体验!如果南航能够5步完成购票,国航没有道理非要6步,国航多出的一步,绝对很大程度降低了用户体验,降低了购票成功率。用户在线机票购票流程其实根本不需要设计,只要我们把携程、艺龙等在线购票流程走一遍就知道了,因为携程、艺龙已经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验证过了。
所以很多用户体验的设计,不需要创新,把优秀的验证过的用户流程抄过来即可。总之,通过这个案例说明,用户流程需要不断简化,在任何产品用户历程设计中,我们都要追求用户流程的精简,不断方便用户使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3. 交互做大,易操作
还有一点简单易操作的用户体验原则,是从用户与产品交互角度来看,无论用户用鼠标点PC产品还是用手指点APP应用,都是通过4种形式完成操作的,分别是:
- 点击文字链
- 点击功能按钮
- 点击导航
- 输入框写字
所以这四种形式出发,只要把握一个原则,一定直接提升用户操作体验,这就是把用户需要点击和输入的交互做大,让用户简单易操作。用户傻瓜式的使用,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原则四:不破坏用户习惯
对于用户体验的研究,需要时刻记住用户永远不是专家,用户只会使用产品不会研究产品,用户对于产品不会从专业角度理性判断,只会从使用角度感性评价。
在负责搜索社区时,每次做产品改版,都要做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构都是一样,用户都给打差评。大家很奇怪,因为每次改变都是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通过研究用户行为,经过多次讨论确定的改版方案,从专业角度一定比原有产品有所改进,但是为什么用户都给差评呢?后来大家醒悟古来,每次改版我们的改动太大了,虽然确实优化了产品,但是改变了用户习惯,用户感觉不舒服了,所以打出差评。这点就是用户体验设计注意的第四项原则:不破坏用户习惯。这个原则在产品设计中常常被违背。在产品决策和用户体验设计中多次提醒,产品的功能如果是“可上、可不上”的情况,那么选择一定是不上,因为产品功能多并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产品决策要谨慎,因为一旦上去的功能,就很难撤下来。有一次产品升级,我们把一个用户不使用的功能按钮去掉了,结果用户抱怨,说为什么把这个按钮去掉了,我们又奇怪了,明明用户不使用这个功能,这个按钮对用户没有存在价值,我们去掉了为什么用户又抱怨。后来明白过来,按个按钮用户虽然不用,但是放在那里用户已经看习惯了,一下去掉,用户突然感觉不习惯,于是抱怨产生了。所以,尊重用户习惯,不破坏用户喜欢是用户体验的重要原则。用户习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注意。
- 不要破坏用户的视觉习惯:每个产品都有特定的主色调,用户对颜色最敏感,一旦对产品进行颜色方面的改变,绝对是对用户习惯的巨大挑战
- 不要破坏用户的使用习惯
互联网产品重要的特点是不断改版优化,不可避免每次改版升级都会使老用户感觉不习惯,所以在用户体验设计中,需要把握好挑战用户习惯的设计,建议:
- 新产品的基本功能尽量不要创新,就是一个字“抄”。因为互联网发展十几年,用户从发邮件、泡论坛、聊天室、上门户、用搜索、玩游戏、电商、看视频、SNS到移动应用,很多优秀的产品已经培养出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用户注册登录方式、收发邮箱、评论回复、传输文件、使用搜索、在线看电视剧、购物支付、聊天功能等,用户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使用习惯。所以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册“不要破坏用户的习惯”这一原则,即使创意再好,甚至原有方式存在缺陷,在实现产品设计的时候都要考虑不破坏用户原有习惯这一原则。
- 现有成熟产品的改版设计,一定不要轻易做突破性、颠覆性的改变。要注意老用户的使用习惯,首先要避免产品视觉改变,因为视觉改变是最敏感的、最直接的。其次在产品结构、页面布局、功能调整等方面,不要做大跃进式的改变,不要想着让用户耳目一新,这是非常危险的产品设计想法。最好的改版升级方式是“小步快跑”,要微改动,通过一次次产品局部的调整,完成整体改版。在用户感知不明显、使用习惯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完成。
用户体验原则五:超出用户预期
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现在互联网产品的竞争不仅是功能的竞争,更是用户体验的竞争,能让用户用得很好地产品才是好产品。在用户体验设计中,一共有5个基本原则,最后一个是要求最高的:超出用户预期。满足用户需求本身是不容易的,超出用户预期代表着不仅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且用户体验要远超同类产品,用户使用感受超过用户原有的体验,让用户有额外的惊喜。这是产品设计以用户为中心,努力为用户着想,极致地追求用户体验的设计思路。
案例一:
![]()
上图是QQ邮箱注册界面,如果用户名已被占用,在未确认前就会给出提示,“抱歉、此用户名已被占用”,不需要资料全部填写完,提交注册表单后再告知充填。而且,如果被占用,下边还给出建议的用户名,以供用户选择。这就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给出适时的提醒,让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案例二:
![]()
上图是百度的搜索框,如果在百度写入几个字,百度的联想搜索功能就会给用户提示。比如输入“周杰”,百度就会提醒用户是否要搜“周杰伦”、“周杰伦歌曲”等,方便用户搜索。输入框是用户成本最高的网络操作,所以对输入框给出实时提醒,是超出用户预期的一种方法。
案例三:不可否认,从2006你那360能在7大互联网巨头的夹缝中迅速崛起,并成为一支搅乱互联网格局最凶猛的力量,这是个奇迹。且不说360如何颠覆杀毒市场采取的产品战略和运营策略,仅从日常使用360产品中就能感受到,360产品的用户体验是很优秀的,如下图所示
![]()
用户非常讨厌电脑右下角的安装程序弹出小窗口,干扰电脑的使用。可是360的弹出窗口却没有人排斥,比如360弹框开机时间提示,“您的开机速度击败了75%的电脑!您这次开机共用了44秒”,有了这个提醒,我们再也不用傻傻地坐在电脑前等着开机,更不用不停地用鼠标点击桌面尝试能不能用。有了这个提示,我们可以去倒杯水,和别的同事说说话,44秒后回来就可以正常顺畅地使用电脑,多么好的用户体验!更好的是360后来又进一步提醒我们,如下图所示:
![]()
“您的开机速度击败了全国93%的电脑,特此授予您五星级神机称号”,有意思的提示,把一个枯燥的开机过程变成了一种游戏,既满足了用户开机时间的需求,由满足了用户愉悦的需求。这种用户体验的设计超出了用户的预期,获得了用户好感,所以360产品的成功是用户体验的成功。
总结用户体验的5个原则
- 不强迫用户
- 不要让用户思考
- 简单易操作
- 不破坏用户习惯
- 超过用户预期
五、总结:一张图看清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用户需求驱动”理论,用户需求理论是互联网公司应遵循的核心理念。
通过用户需求驱动完成产品设计,需要做好:产品决策、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在产品决策时需要完成“需求的大小”、“需求全过程”和“需求一致性”3个方面的判断,再做出决策。
功能设计要体现核心功能的重要性,核心功能是产品的立身之本,通过关键因素和功能重点确定核心功能。
用户体验是让用户用得更好,用户体验都是细节,但是用户体验的细节决定产品成败。

好的产品设计很难,需要经验、方法和天赋。
案例:小便池上的苍蝇
在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男士的洗手间,每个小便池里都有一只苍蝇,它在排水口附近,偏左一点儿地方。
小便池上的苍蝇是自己飞上去的吗?不是,它是马桶设计者印上去的。为什么要在马桶的这个部位印一只苍蝇呢?我们男读者每天都要接触几次小便池,都会看到一条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名言警句:“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这是提醒我们,在小便的时候如果不向前,就可能会有液体溅出,这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但是这样的警告好吗?令我们舒服吗?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吗?
史基浦机场不是在小便池上贴各种警句,而只是在马桶左下角画一只苍蝇,如果在小便的时候看到马桶上的苍蝇,人的本性就会对准苍蝇“射击”。设计者的意图就是,刺激男士“只对准一个方向射击,将苍蝇活活冲死”,从而避免小编飞溅出来。根据科学实验证明,这样会减少80%的液体溅出,这比任何一条小便池上的名言警句都有效!这就是最优秀的产品设计!优秀的产品设计就是“真正了解用户,抓住用户需求,设计出最美观的‘小便池’!”
五、互联网+和创建建议:4点
- 必须一句话说清楚要做的产品
做互联网容易,做好超级难,所以在做互联网产品前一定要多想想,用户需求是什么,等等,最好能一句话把产品说清楚。如果一句话说不明白的产品,很可能意味着还没有想清楚,一定要停下来。 - 产品的第一批用户是年轻人
无论是传统企业转型还是互联网创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互联网服务,都建议把第一批用户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因为从所有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看,基本都是年轻人开始使用并传播的,年轻人喜欢新鲜,喜欢试用,更喜欢传播。所以年轻人是互联网产品的第一批用户,也是互联网产品持续发展的传播者。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业务时需要注意,不管业务多么“传统”,不管年轻人是不是最具消费能力,一定要先抓住年轻人,由年轻人带动整体产品和用户发展。 - 去掉专业思维,简化产品
一个发展不错的房屋维修公司,经营现状不错,老板能干、有激情、有梦想,希望通过互联网把房屋装修服务提供给大众家庭用户。于是用了两年时间,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把房屋维修标准化了。比如修屋顶,按照屋顶的面积、位置和材料进行标准化定义,再确定价格。这家公司把刷墙、修地板、通下水道等房屋维修服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标准化,完成了500项产品化定义,于是房屋维修的产品库成了产品的核心功能。以此展开互联网业务,希望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明码标价地使用房屋维修服务。其实,500项产品定义反而不是好事,即使对产品有这么详细的定义,用户也搞不懂到底如何选择房屋维修产品。互联网用户选择产品一定是简单的,不是专业的,500项产品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是很好的,但是从用户角度来看是复杂的。所以,在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业务时,需要避免专业思维,站在用户角度给用户最简单的产品服务,简单的产品才会有规模性。 - 互联网产品要有新形态
通常,传统企业互联网业务有一个共同的误区,认为做个往后在哪,找人开发APP就算做好互联网了。或者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做好产品和用户的连接就算做好了互联网,其实这仅仅是开始。要想做好互联网,核心一定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更好地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此前提下,一定要做出不同于原有产品的新形态产品才有爆发力。
在互联网+转型和互联网创业中,一定要把通过产品获取的渠道、形态、价格等,与原有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把传统产品变成新形态的产品,产品形态年轻、简单、便宜、并面对年轻用户,显得新鲜好玩,这样产品才会形成用户口碑效应,才有爆发性增长的潜力。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bryanshe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