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7月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邀请842人成为奥斯卡金像奖的新评委。因在MCU中扮演蜘蛛侠而广为人知的“荷兰弟”汤姆·赫兰德名列其中,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甚至有业内人士直指此次名单如此轻率,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奥斯卡评委的邀请日渐随意,如此操作将导致小金人的权威性与“含金量”迅速下降。
《好莱坞报道》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随即开通了投票通道,让影迷们投票选择荷兰弟当奥斯卡评委是否合理。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的影迷认为,荷兰弟担任奥斯卡评委不合理。在国内,“荷兰弟成为奥斯卡评委”的话题也迅速冲上热搜榜单,广场上网友争议不断。甚至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是否奥斯卡也像某些选秀活动开始“按照流量”选择导师。
事实上,对于年轻演员的资历质疑是行业内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在演艺生涯的初期,父母是干这一行的意味着这位新人的起点就比别人高了一大截。就连荷兰弟本人都承认,他能够年纪轻轻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他的父亲帮了很大的忙。
尽管荷兰弟的演技、作品、实力够的上奥斯卡评委的这份荣誉,但是观众们对这些有“资源优势”的演员并不买账,他们想获得观众的认可、甚至要比没有资源的演员付出得更多。
那么,奥斯卡的评委名单是如确定的?奥斯卡评委团队日渐庞大是否会导致小金人的权威性受到影响?奥斯卡会一直成为电影业的权威吗?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下。
奥斯卡的评委名单是如确定的?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奥斯卡奖主办方,每年都有纳新举动,不少华人都是学院成员,老一辈的像卢燕,后来的顾长卫、李安、王家卫、章子怡等都属于奥斯卡评委。
今年,学院邀请842人成为奥斯卡金像奖的新评委,如果这842位电影人都接受邀请,那将意味着奥斯卡评委今年将首次超过10000名。数量如此庞大,比起“评委”,他们更像是投票者。受邀的人士来自电影工业的各行各业,包括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摄影师、戏服设计师、妆发设计师、配乐、视效、剪辑等等。
学院成员的全部分支如何才会成为奥斯卡评委呢?并非是电影人自认足够权威之后向学院提交申请成为学院成员的途径有且仅有三种:
a.获得奥斯卡提名;
b.收到学院内两名或以上成员的邀请;
c.由特定分支委员会邀请。
奥斯卡官网上的会员推举细则在2016年之前,成员都是终身制;2016年后,根据规则的重新制定,成员不再一概而论:
一个任期为十年,成员在这个任期中必须活跃在电影界,才可以续期;三个任期后,享有终身投票权;只要是被奥斯卡提名过的,不管最终是否拿奖,都享有终身投票权。对于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成员,通常只取消投票资格,但依然是学院成员,可以享受到其他同等的学院待遇。
2016年,学院为了摘掉在自己头上扣了很多年的「老白男」帽子(#OscarSoWhite),开始实行一个极具野心的五年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要让学院人口更加多元化,能更加准确地代表来自各种文化、种族、性别、民族的电影。
学院主席谢丽尔·布恩·艾萨克斯在2016年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学院中女性和少数种族成员的数量要翻倍。
于是,学院奥斯卡评委2015年新增成员322人,2016年新增成员683人,2017年新增成员774人,2018年,该学院邀请了928名新成员,是自2015年以来最多的一次邀请。
根据官方信息表示,今年842名受邀请的电影人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50%是女性,29%是有色人种。截至2019年,学院公布其成员中有32%是女性(高于2015年的25%),16%是有色人种(高于2015年的8%)。
光看国籍和性别比例,大家可以看出,如果奥斯卡是一部电影,它正在用相当拙劣、低级的符号形式,组合出一个虚假的世界性主题。增加女性、国籍和肤色,并不代表它的本质就会有所改变,具体效果如何,如今尚未可知。
奥斯卡的权威性
长久以来,我们都公认好莱坞的电影产业才是最成熟、最完善、最发达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可以与之相比,而奥斯卡的专业性,很大一部分也都源于它是一个行业内部的奖项,是电影人自己颁给电影人的奖。
各个电影不同分工的工会的人给你投票,是一种双向性的认可,其一,投票的人的在电影工业内的专业性需要得到认可;其二,他们投出来的票也就约等于行业标准的认可。
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决定一个奖项的评奖风格,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时空,也就是它所处地带的文化、电影史背景;另一个则是社会功能,这个电影节奖项背后的意识形态。
从第一个维度来看,奥斯卡是一个美国本土的、历史悠久的电影奖项,它所考虑的评奖电影:第一是好莱坞电影,即美国本土电影;第二是英语国家电影;第三是西方世界电影;第四才是世界性的电影。而第二个维度,我们今天不做探讨。
奥斯卡的评委制度和三大电影节这些国际电影节不同,它更像是一个普选的过程,而国际电影节是十来个人组成的评委团投票决定。赛制的区别,也就导致了两类奖项对于评委的选择差异。
奥斯卡评委数量是在迅速增多,但是这种增多是建立在奥斯卡所指定的“评委规则之上”,在这个规则之中,个体能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你以为一个人的好坏会改变整个奥斯卡的权威性,然而并不会。
陈凯歌、顾长卫刚刚担任奥斯卡评委时还会认真投票,但是一段时间之后都放松了对于奥斯卡的投票工作。顾长卫开始几年正常投票,但后来搬了几次家,连票都收不到了。他并不看重奥斯卡的评选,他曾说:“奥斯卡跟我们的电影节一样,只不过它评委多,最终电影能否获奖与电影宣传力度有很大关系”,他甚至觉得自己哪天被除名了也无所谓。
奥斯卡的权威性本来就是基于大部分会员的投票基础上,美国《好莱坞报道者》每年都会采访几位奥斯卡匿名会员,询问他们的投票理由,然后发表成“残酷但真实的奥斯卡投票”系列文章。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时这些会员给出的投票理由会让人十分意外。比如,一位受访者曾表示,自己把最佳特效奖投给《银河护卫队》,是因为自己只认得这部。更多受访者表示“有太多电影要看了,我只能选择一部分。”
近年来奥斯卡的规则进行了很多改变,也是希望在已有的底线上,给奥斯卡创造出最大的包容度。所以近年来就算没有片子杀出重围提名最佳外语片,也有一些华语电影提名进了其他奖项,像是《一代宗师》的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提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最佳服装设计。
我们在调试自己的电影,去融入这个逻辑之中。所以有了《金陵十三钗》、《1942》,乃至《长城》这样的作品。奥斯卡也在调整自己的游戏规则,但终归是它的游戏规则。
艺术没有国界,但是评奖有规则。奥斯卡的评奖规则与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成熟而且高效,然而当“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时,显然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想更好的找到中国电影的“权威奖项”,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中国的“奥斯卡”。
PS:本文首发于订阅号 新片场学院(ID : xpcedu),一个木得感情的影视教育账号,欢迎来公号找学妹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