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类似的经验--对这一场百年震撼,不论看到录像还是看到记录,总想批评一下。
因为我在台中教育大学教书的时候,几乎每一种相关于中国文化的课程,都会“顺便”讲到历史中以及当前的文化教育问题,提到文化教育,就会提到读经,提到读经,就会播放百年震撼给同学们看。一般来说,同学们修了我一门课,经过三五年或三五十年,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这个录像。
一面播给学生们看,我也趁机跟着看,虽然看过不少次了,但每次总觉得,讲得实在太好了,很受感动。有时看到重要的段落,我都会忍不住按下暂停,向同学们提示一下,并“批评”一番。往往说:这个意思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子子孙孙和国家民族的命脉。或说:这一句很到位,是名句,必将流传......这是王批,如果胡适之来看,他的评论叫胡批。当然,因为老王卖瓜的缘故,我给的“批评”都是极好的。
不过,有时也有人会告诉我去看看别人的“批评”,譬如在此盘片刚出不久,四海经典教育网上就有人评论了,题为:王财贵放屁。其中也举了几个段落说了一下他的意见。虽然我不知他是谁,也觉得并没有给我多少令我长进的建议,但我还是很感谢他--至少我现在还记得这件事。孔子曾经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我自以为还不甚恶的一场演讲,能有人举出不足或错误,确是一件大幸之事。
不过,据说此碟流传数千万套,看的人很多,我知道有所表示的,几乎都是很庆幸的,激动的,认为讲得有理,对他们有用,更多是马上开始实践的,实践有效,千谢万谢的。千千万万的评论,几乎千万篇一律。
认为有不顺耳的,错误的,让他心情不畅快的,不平的,大都是偶尔听人提到一言半句,就大为光火,或者亲自听看,还没看到一半,就愤然拂袖,或者像看漫画一样,一扫而过,随意抓一把小辫子,就侃侃而论了。他们并没有好好看过读过,不知这篇演讲的深度与广度,就夸夸其谈起来。
如果有人问我:为何他听看我的读经理论,表面很浅显,而愈看愈觉有意味,我偶尔会透露:我的读经理论的背景是孔孟的理想,康德的哲学和天台的判教,会听会看的人,或许可以感觉出来。不会听不会看的人,把它当儿戏。须知,有人把人生都当儿戏,我可不愿意跟着浪费生命。
真正逐段逐句评论的,据我所记忆所及,就只有那一篇。所以我很怀念那一篇评论,至少人家详细看过,现在的人,连仔细看过都没有,批评的基本态度都差远了。何况这几年来,我又讲了许多,写了许多,要了解那一场演讲,最好把十几年的东西都了解一下,以便更精确地了解那一篇。否则不是等于无的放矢白费工夫、徒乱人意么?
孔子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荀子说:“是我而是者,吾友也,非我而是者,吾师也。”我很期待能够有人能够好好地一句句一段段地给我指正,我必改正,且拜他为师。
五月中,到沈阳,孟庆峰跟我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网上批评读经,孟庆峰回帖问他有没有看过百年震撼?对方说没有。孟庆峰请他看完再来评论。那人果然看了,看了几遍,从此就开始推广读经了。
因为这篇演讲的内容到现在我都觉得很好,是我的代表作,所以一有人提起,我就很高兴。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或再看一遍,我就找出来,把全文都贴出来。以免有所遗憾。
要做仔细批评,必需仔细看过,并深刻想过。如能那样,不管评得结果是如何,都必是读经界的荣幸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