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札记--071
复圣序例
易者,古圣人作也。传于庖牺,绍述于神农、轩辕,继承于尧舜及夏后氏,周文王因而变化之,以成今传之经。
盖庖牺时,因河图、洛书之见也,而明察天地之象,概论人物之情,上以穷生化之初,下以辨变易之轨,幽以探于神鬼,明以合于日月,远以征于四极,近以求于一心,而后知天地生成,物类化育。
情性本于道,气质成于神。有其用必有其本,有其后必有其先。阴阳必循环以为行,水火必生制以为用。物必有极,事必有中。见诸外者,形质之消长,而变化以成。存于中者,气神之营运,而中极有立。
道者,依体以用而不穷;天者,依道以行而不息。是以有本则不失其序,有道则不尽于用。以不二为德,则生生不已;以至中为体,则循环无端;皆顺乎自然,适于至道。无为而无不为,无思而无不中,无虑而无不得。故明道之为道,则天地人物,莫外道以生成;明天之为天,则生长盈虚,莫非气所运用;明生之为生,则吉凶寿夭,不出数之进退;明数之为数,则行藏出处,宜因时之推移。时者属乎天,位者隶于地。天地者,人物生存伤杀之宰;时位者,事物消长代谢之机。由天地以后言,则人物自天地出;由天地以前言,则天地自道成。所谓形上为道,形下为器,道器之间,一以贯之,是谓之易。故作易以明一切,凡先天后天人物,莫不归于易。
易者“一”也、“中”也、“极”也。无始而有始,无形而有形,无名而有名。易者,自有以溯无也,自无以推有也,有无均齐于易,故易作而有无以名。天地既奠,日月山河,各有其纪;飞潜木石,各有其类;世代递嬗,岁时迁移,各有其序;生长收藏,盈绌美恶,各有其名。而一于不一,同于不同,各因所适所宜,以始以终。其所维系之道,往来之途,各因所合所制,以成以败,皆统于易,以归中极,而顺于天道,故易立而万类以定。
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之生也,受天地之中气,而有性命;顺造化之推移,而辨等名;因生养老死之道,而有人事;因喜怒美恶之感,而有人情;而有以适之、全之、利之、导之、以底于成德;而有以教之、诲之、鉴之、临之、以尽其原始要终之道。是皆备于易,故易立而人道以全。
夫圣人之于天道也,通于神明,见于隐微;于人道也,明于性情,备于教政;于物之宜,事之利也,详于本末,昭于变化;而后立易以告于天下,垂于有众,使天下不迷所生化之道,不失其修为之德,不惑神鬼之灵,不悖性命之则,而皆生成安乐,与物同寿,与天地同德,与日月同明,与鬼神同其吉凶,与气运同其变化,而后圣人成物之道尽,成己之德宏,而天下无不被其德、悦其道,此则圣人立易教民之功,可并天地覆载,其明诚修道之行,即同于治平政刑之施。故易之立也为教民,而人之明易,为率圣人之教,以致于自明诚者也。天下人类,果皆率是教以立其诚,则易之道成矣。
易者,有“变易”之义,言将易天下也;有“不易”之义,言示其体不易,而后其用不尽也;有“简易”之义,言推始于太一,而立本不二,以成其无息之德,达其用中之道也。知斯三义,而后明易,易岂易言乎哉!
![](https://img.haomeiwen.com/i5509235/4c02a4adbb2fb34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