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喜欢纳兰性德的人,通常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一笔写不尽纳兰情,半生书不完痴心梦。
纳兰与自己的初恋表妹正是两小无猜时,如果真的能执子之手,说不定就当真可以与子偕老了吧?也算是他们彼此一生的幸运。然而为了家族的利益,随着小表妹被选秀入宫,本来心心相印的一对恋人只能分居两处,互相思念。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相思相望不相亲”这是对一双互相深爱的恋人来说,最残酷的惩罚。彼此能够相望,彼此相思着,却不能相亲,何等的残忍!如果当真爱有天意,那么灿烂的春光又是为谁而来呢?纳兰容若几乎是从心底喊出的这四个字“天为谁春!”
后来的纳兰容若在小表妹入宫后不久便结识了第一任妻子,刚开始容若并不想与其成婚,因为他想等着他的表妹,那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正配。不知是家人的催促,还是容若觉得表妹不可能再回来了,或是卢氏太好,容若最终娶了卢氏为妻。
卢氏的出现,也让决心要慢慢忘记表妹、忘记那段年少感情的纳兰容若,重新找到了生命中的一抹亮色。
他真的以为,从此后可以天长地久。但是熟读诗书的纳兰容若似乎忘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天长地久”四个字之后的是“有时尽”。这段幸福的时光,只有短短的三年而已。
所以才有了他后来的那首——“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容若短暂的一生中,除了那位扑朔迷离的表妹、原配卢氏,在他生命中最后一年,还出现了一位女人,那便是江南才女沈宛。
如果说纳兰容若因为看到了沈宛十八岁的词集《选梦词》而倾心的话,让人觉得有些不可能,那时候纳兰容若年已而立,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少年儿郎,又经历了爱妻卢氏的亡故等打击,若这么快便移情别恋,有些不太像他的性格,不过在沈宛词中有一句“雁书蝶梦皆成杳”,倒是透露出些许真相。
他们相见之前,应该也是和现在的笔友一样,彼此鸿雁来去,书信交往。
只是沈宛一直没有成为纳兰容若的正式妻子,她只是他的情人。
沈宛与卢氏、官氏、颜氏不同的是,她是个名副其实的汉人,当时满汉不能通婚,这就让她无法踏进明珠府,再加上类似柳如是、董小宛的身份,也让她只能和纳兰容若保持着一种没有名分的关系。
纳兰容若把她安置在德胜门的外宅之内,两人才学相近,情人间的生活倒也旖旎风流。然而造化弄人,半年后纳兰容若突然病故,沈宛伤心欲绝,孤独无靠,只好含泪返回江南,留下一段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情之一字,似乎是纳兰容若词作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他短暂的三十一年生命中,最永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间自是有情痴。他似乎也是为情而生,但又终究为情而伤的一般。谁能说他不多情呢?
然而这世上最苦的莫过于感性又多情的人,人间最苦是情深。自古道,多情总比无情苦,而今一言却道不尽纳兰心思,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公子虽已去,可千古愁殇仍然在,仍然令人唏嘘感叹。
而这所有的一切莫不过亦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