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满城飘香。9月25日下午,越城区“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写作单元板块的统整策略研讨”活动在绍初教育集团举行,区属语文七年级教师参加研讨,教研员刘春文老师组织了本次活动。绍初教育集团蒋珊珊、赵文静、蒋静三位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堂写作微课和两堂写作研讨课,参与老师对课堂进行了积极探讨,最后刘春文老师做了总结指导。 新教材的写作部分是一大亮点,但如何开授,如何整合写作板块却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坎。基于这个现状刘春文老师推出来本次写作单元板块的统整策略研讨,以期在研讨中,明确思想,统一策略,更有利的开展写作教学。
目錄
1.微课之浅谈部编教材写作之实践
2.写作实践课之一--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3.写作实践课之二--写人要抓住特点
4.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的精彩评课
5.刘老师点赞教研活动,总结发言
微课之浅谈部编教材写作之实践
蒋珊珊老师的微课立足统编教材的理论依据,整堂微课围绕“立足教材,一课一得;立足教材,品读生活;立足现实,诗化生活”三部分展开。最后呈现的“绘本式随笔”不仅呵护了学生创作和表达的心愿,更体现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发展。
绘本式随笔
写作实践课之一--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赵老师上课
赵文静老师作文指导课是一堂有意义、有效率、常态下真实的写作课。有精巧的教学流程,精致的课堂语言,精美的学生习作,还有精彩的展评互动,学生学到写人的方法,学生是兴奋的也是有收获的。整堂课共设计五个环节:
(一) 故事导入,心灵启迪
以李贺写诗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发现: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二) 名句欣赏,心悟生活
通过出示《雨的四季》和《荷叶母亲》佳句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不只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
(三) 牛刀小试,写中寻“法”
出示两个写作话题,请同学任选其一进行观察记录,验证记录者是否为生活的有心人。同学们通过实践,渐渐懂得了要仔细观察事物。不过要写出一篇好文章,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是第一步,还需要借鉴运用一些写作方法。
(四) 借鉴课文,集体探写
出示《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循循善诱,总结得出写好文章的方法:抓住特点, 侧面烘托, 运用修辞, 注意条理。让学生写有所依。
写作方法借鉴(五) 示例引领,启迪升华
借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启迪学生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
写作实践课之二--写人要抓住特点
蒋老师上课蒋静老师的课体现单元篇章信息,随堂生成,随文生成,先写作一再发现一再指出(原生态写作),第二个片断写作,贯穿了编者意图。学生们带着喜悦走进课堂,带着收获走出课堂。整堂课共设计四个环节:
(一) 猜一猜,激趣导入
以猜一猜同学所写的某位班级同学为导入,轻松活泼地导入本堂课要点——写人要抓住特点。
(二)找一找,探究写法
以范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引路,引导学生有目的性思考,指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写作经验的积累,并归纳总结方法:抓住外貌特征,做到写谁像谁;推敲个性特征,遴选恰切动词,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
(三)改一改,重绘人物
运用所学方法,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小组合作,结合评价交流量表,对学生习作进行分析评分,也为再次修改明确方向。教师小结并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蒋老师指导学生 评价交流表(四)练一练,积累经验
将课上所写的片断扩展成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趁热打铁,巩固方法。
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的精彩评课
赵老师的写景的作文指导课是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1)精巧的教学流程,从课文借鉴,到老师指导,从学生习作到课堂展评。2)精致的课堂语言,教态清新,语言亲切;3)精美的学生习作,把写作范围缩小到学生身边熟悉的景物—-校园之景,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4)精彩的展评互动,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蒋老师的写人的作文指导课是一堂有心的课,1)选材精心,用名家名段引出话题;2)引导细心,完成两次小组讨论,一次小组展示,反复修改,前后对比展示,老师的指导有实效。3)学生动心,写身边的同学,有共鸣,有亮点,学生学到写人的方法,学生是兴奋的,喜悦的。 ——元培本部叶莉敏
有人说阅读与写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也有人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相互平衡、缺一不可。从倡导微格作文开始,到“一主四副”的写作体系,再到如今的部编教材写作单元版块的统整,越城教学一直关注写作与阅读、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确实需要付出特别多的努力,因此非常感谢开课教师在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方面做出的很多探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很好的范本。像昨天的两堂课,看得出两位老师课前花了很大的精力。写作是一个系统,赵文静老师课前布置观察校园植物的任务,就凸显了教研主题,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课堂中统整单元课文片段,例子的选取煞费苦心,具有典型性,让学生从熟悉的阅读文本中汲取方法。任务单的设置分解了学生的写作步骤,让学生的写作化难为易,减轻了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并具有指导意义。写作当堂反馈,及时有效。蒋静老师导入课堂贴近学生,“猜猜他/她是谁”的环节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先写后教,在学生已有写作的基础上,从教材阅读文本入手,探究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指导意义十分明确,在方法指导后让学生进行有指向性地修改,更有效果。 ——东湖城东鲁雪榛
两位老师脚踏实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的观察。这是非常好的一次机会教学生放眼看世界的样子。赵老师课前让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写作中的小困惑,这种开场还是能非常让同学有话可说的,因为这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的通病,这样,孩子们畅所欲言了之后,就能认真地听老师说,能有的放矢的在之后的课堂中寻求解决自己问题 的方法。 ——马山中学潘敏
刘老师点赞教研活动,总结发言
课后与会老师各抒己见,对写作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探讨意见。如绍初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长王木生老师就提出:真实是课堂生命,强调了在观察中的写作实践。最后刘春文老师高屋建瓴的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指导意见:整合主题内容,整合课型类别,整合文体特点,整合写作方法,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多维的评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