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湖北路17号德国水师饭店旧址是中国境内现存的、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让这座载承着青岛百年文化积淀的老楼重绽异彩。不过,这里要讲的是,如果没有一个人,这座百年老建筑就不会有,这个人就是曾经对德占胶澳有过很大影响的德国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亲王,又称亨利王子。
据《案卷里的青岛》记载,海因里希亲王第一次来青岛时,因同情德国水兵背井离乡之苦下令建水兵俱乐部,即水师饭店,以满足水兵们的娱乐需求。
海因里希亲王是德国威廉二世皇帝的弟弟,1898年5月5日与夫人伊伦娜乘船率员第一次来到青岛。彼时海因里希是以德国东亚舰队最高长官的身份,飘洋过海踏上远东这块殖民地的,因此他的第一次到来被认为是“带有政治任务的”,那么是什么任务呢?在《图说胶济铁路故事》一书中,专门记录了“德国王子的中国之行”,认为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两名传教士被杀的“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随后双方进入谈判阶段,海因里希这个时候出现,显然是为给清廷施压而来的。也许施压已然见效,就在海因里希在胶澳上岸的两个月前,1898年3月,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给德国99年。
因此这位亲王心情大好,对玩很有兴趣。海因里希将马球引进青岛,建立马球俱乐部,在位于台西镇的军营训练场举办了青岛第一次马球比赛。“此后,这项运动成为青岛上层社会的重要社交活动而每年举办,参加者甚至有从上海远道而来的法国领事。”
1902年5月10日,一座壮丽的水师饭店开张,门庭若市。它由基尔的“帝国海军士官士兵海员之家,非盈利公益性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目的是为海员(也为商船队水手)提供一个休闲场所,以免他们受到无目的的街头游荡、不良小酒店和酗酒等道德败坏的生活影响。此外,水师饭店还可被用作驻守在东亚的海军或陆军部队的初愈病人的疗养所。在适当情况下也接受平民入住。这种公益性的造福社会的设施,首先要归功于海因里希亲王殿下和公主的创意,他们曾有机会亲临青岛,看到了建立水师饭店的必要性。
这段文字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公益”,为了让俱乐部尽早设立以解德国水兵的娱乐休闲之需要,海因里希带头自掏腰包捐献5000马克,呼吁大家赞助和捐款。水师饭店建成投入使用后,“除上演由驻防士兵演出的各类剧目,还定期上映最时髦的无声电影”,
有意思的是,虽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海因里希亲王饭店,但海因里希并没有住过这个高级大饭店,即使是1912年他再来青岛也没有在这里留下足迹,关于这一点,王栋曾查询过很多资料:“根据我之前搜集的资料来看,海因里希亲王并没有在这座饭店住过,他来青岛时的主要居住地点是总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