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的商学院》是一套系列丛书,内容脱胎于刘润在得到上开设的“5分钟商学院的基础篇和实践篇”的课程。这本书分为了商业、管理、个人三大板块,和内部、外部、自己三条脉络。商业,就是与外部的关系;管理,就是与内部的关系;个人,就是与自己的关系。商业部分的内容庞大而厚重,又分为:基础,和实战两个部分。
2.心理账户。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有生活开始账户,有过节消费账户,有孩子教育掌握。同样是5000元钱,我们可能不舍得给自己添置一套新衣服,但愿意给爱人买个礼物。客户其实并不真的是小气,而是你的这个商品,并不在他愿意为此付费的那个心理账户里面。
3.沉没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我们吃自助餐时总想着能不能把掏出去的钱吃回来,但在饭馆点餐,花一样的钱可能就要盘算着吃什么了。
4.比例偏见。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我们更愿意在商品促销活动时买东西,也许那个时候反而不如平时便宜,商家会先提价再折扣,但会让你感觉折扣力度很大,买到就是赚到。
5.损失规避。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在上班的路上,你先捡到100元,到公司后又把这100元丢了,与你先丢了100元,到公司后又捡到了100元。在钱上,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但对你的情感波动,最后损失100元的痛苦要大于最后得到100元快乐。演化让我们更关注痛苦,忘记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