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两个邻居

作者: 有感而发简言之 | 来源:发表于2022-02-21 21:38 被阅读0次

工作间隙,我总喜欢爬上楼顶,吸口新鲜的空气,活动活动筋骨,站在那儿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调节一下疲劳的眼睛。的确,长期伏案工作,老是窝在集中办公场所的格子间里,耳朵不停地被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塞满,背部的脊椎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的状态,着实不舒服,也与健康无益。

站在高处,扶着栏杆,俯瞰办公大楼的两侧,平常没怎么注意,这一瞧,却发现两边邻居的境况真是差别不小,给人的感官还是有相当冲击力的。

左侧是一个家属院,里面有四栋多层居民楼,两栋三十多层的高层家属楼,多层的楼顶整齐地摆满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看着这阳光明媚的天气,想必家家户户每天洗个热水澡该是多么的舒服酣畅,却不给大气中增添一点有害的碳排放。

院子里有两个标准的网球场,两个篮球场,场地的地面或红或绿,白色的标线划得正规醒目,看起来挺专业的那种。另外还有一个球场里,几个老人手拿一个杆子两腿叉开弓着背弯着腰,戴着白色的球帽,击打着那一种不知名字的白色的小球,小球则贴着地面,慢速地滚动,场边有几个很小的球门,搞不懂它的玩法和规则是什么,不过看他们每球必争的样子也挺有趣。

沿着院子的墙根,各式各样的全民健身器材不下几十个,颜色多种多样,花花绿绿的,几个老人带着孩子在那儿悠闲地玩耍。靠马路那边,沿街盖起了五层楼房,早已被各种饭馆租用,想必每年会有不少的租金收入吧。其实这个大院原本是另一家单位的规划用地,但他门当时认为它的位置不好,舍弃了,可现在今非昔比,他们肠子都悔青了。很显然,总认为保守教条的单位,前瞻性不及地方单位,可他们却把那个有着市场意识的民用单位在观念上甩了几条街,让他们后悔莫及。

办公大楼的右侧是一个烂尾的规模庞大的商场工程,建筑面积不小,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栋已经建到了三层封了顶,只不过窗户都没有安装,绿色的覆盖物从楼顶上像瀑布一样扔到一层,破烂不堪;另一栋只建完一层,二层上已经矗立起一二百个钢构,它们孤零零地呆在那儿,已经锈迹斑斑,一卷卷生锈的钢筋扔的到处都是,显然已经停工好几年了,很像一个残垣断壁的废弃建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什么经过了战争的历史遗迹。

想当初开工建设的那一阵,这里非常热闹,机器轰鸣,工人们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据说要赶工期,要向节日献礼。可这说停就停,损失实在是不小。后来才听说,这是一个违建工程。可当时为什么能轰轰烈烈地干那么长时间呢?花了这么多钱,浪费了那么多物力和人力,非得干到一半时被勒令停工,这违规的成本也太高了,还给城市的脸面上留下一个个难看的牛皮癣,实在是匪夷所思。

这两个邻居,环境真是天壤之别啊。

相关文章

  • 随笔:两个邻居

    工作间隙,我总喜欢爬上楼顶,吸口新鲜的空气,活动活动筋骨,站在那儿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调节一下疲劳的眼睛。的确,长期...

  • 两个邻居

    我家是中户,有东边和西边两个邻居。 东边邻居不怎么友好,男主经常在走廊里抽烟,抽完烟还不开窗通风,弄得整个楼道都是...

  • 随笔《邻居老李》

    时间飞逝,人事已非,许许多多的往事成为了回忆。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老人,他是我的邻居,在我的生活中摸下绚烂的一...

  • 《邻居》(六)随笔

    再说S君和他的女人。前面说过,他们不久便先后辞去了做老师的工作,而成了真正的农民。———知识在乡里是多么无足轻重。...

  • 《邻居》(五)随笔

    到我记事起,S君的父亲已经五十上下。那时候,人们普遍衣着破旧,他也如此;他并且瘦骨嶙峋,所以从我童稚的眼光看来,他...

  • 《邻居》(二)随笔

    S君女人的家中,有姊妹五人,她排行老二。她那时已经和S君自由恋爱,但尚未过门;在期间,有一回,她同她姐姐不知因为什...

  • 随笔||邻居老杨

    今天早上从小区出来,看到紧挨小区门口的机修店老板老杨,坐在树底下,抱着一个木桩子,一大群穿着制服的城管围着他。老杨...

  • 随笔|新邻居

    之前写过的那对喜欢吵架但是感情很好的夫妻搬走了,直到他们搬走,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依然是吵吵闹闹,我突然领悟原来这是...

  • 播撒善意的种子

    《芳邻阿静》是今天读的一篇小随笔,文中记录自己邻居阿静的几件事,都是琐碎的不能琐碎的生活小事。给邻居收衣服...

  • 我的两个邻居

    为了孩子能上县里的重点初中,父母费尽周张,上来了,怕孩子学坏,又有了许多的陪读父母。 我的两个邻便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两个邻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xw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