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
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傅教授视频学习记录

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傅教授视频学习记录

作者: 正心_9688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19:53 被阅读2次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我在教学时一视同仁,不会区分学生的类别。

          有教无类的重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他有所教,我当老师我先准备好了之后呢,我来教学生。

          在古代来教的话,最基本上是“五经”跟“六艺”,五经代表传统的知识,六艺代表传统的技能。所以你教学生要有材料,教了之后才能预期学生有什么样的表现。成为人才。

          那“无类”的话呢?“类”代表类别,古代社会像阶级,地区、贫富、智愚、聪明或者愚笨,他学生有各种类别,那孔子是只要你十五岁以上,就是我们常常强调自行束修以上,他没有不教的。所以既然讲了这样的话的话,当然是有教无类。

          所以呢,孔子就提到有教无类了,你对照今天的情况的话,有时候会觉得很有趣,有人开玩笑说,今天的时代是“有类无教”,什么意思呢?把学生分类,理工科,工科,农科,文科,法科。各个学科都分类了,然后“无教”,为什么说无教呢?什么都教了,就是没有教做人处事的道理。

          学生有专业的技能是个人才,但是人格教育落空了,人文教育呢?也忽略了。

          所以我们看到有教无类的时候,如果只记得说孔子是这样的做,事实上能这样做的也不只是孔子,伟大的老师都是有教无类。只看你是否有诚心来学。你愿意来学,身为老师为什么不教呢?老师也是别人教出来的呀!

          我今天在教书,我心里想的都是我的老师们,那这些老师教过我,我今天可以接他们的衣钵,来教比较年轻的朋友,只要他们有心来学,我们当老师的毫无保留,教书跟教那个武功不一样啊,教武功的很多,某一个武林里面什么派别的掌门人,他说,他都要留一手,你不留一手,你将来学生出问题怎么办?

          好,这边就有前提了,因为学生的人格教育有问题啊,所以老师,师父才会担心。弟子来造反啊这些。

          但是我们在学校教书没有那些问题,就恨不得学生比我好。如果我教出来的学生比我好,我以他为荣啊,当然学生也必须要有人格教育,不能教出来比我好了之后,欺师灭祖那当然不行, 忘恩负义也不好啊!

          所以我自己当学生,对于我以前的老师,只要教过我的,都是终身以师礼待之,当然我教学生如果学生对我不是很好,我先自我检讨,因为是我这个老师没做好,所以这个时候是在这里面可以谈到教育的问题呀,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

          再看第四十章。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人生的理想不同的话,不必互相商议。

          这句话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人生的路本来就有很多种嘛,这是第一个,各有志向。

          孔子问学生的时候也是说,尔各言志,各说各的志向,志向说出来之后呢,如果是理想不一样,不用互相商议,我重视的你不重视,你重视的我不在意。商量什么呢?

          商量之后只有互相批评,没有必要

          第二个,人生的道,除了每一个人志趣不同,各自选择之外呢,还有先后的问题。

            譬如说我今天谈这样的理想,你不赞成,因为你太年轻了,你将来到我这个时候,也会有跟我类似的想法。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父母跟子女啊,一个孩子他对父母的苦心啊,不太会体谅。

          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养儿养女之后才知道,父母的心思是什么样子。我也是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感觉到真的要孝顺啊!你看一个小孩这么小长大,我们以前不是一样吗?

          我有一个学生,结婚第二年生个女儿,因为是我很好的学生,我到医院去探望他们,这个学生的太太就跟我抱怨,他说老师,你说的没错,人性果然不是本善的,我说何出此言,她说,我生了这个女儿,每三小时哭一次,她难道不知道妈妈很累吗?所以她从这边就知道说人性不是本善的。那小孩子完全不体谅妈妈 痛苦,三小时哭一次,不分日夜。

          我跟她说,你说的没错,人性本来就不是本善的,但是如果本善的话,小孩子知道妈妈很累不哭,那他怎么活呢?这是人的自然的条件,叫生物性嘛

          所以我们说,你一看阶段不一样,你在这么年轻我跟你说孝顺是人生的重要的功课,你要由心而发,愿意主动去做,会很快乐。他听不懂。这时候道不同了。话也没得讲。

          几年之后,他自己做了父母,我不说他也懂了,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有各种情况不一样。基本上孔子是非常温和的一个人,他说你跟我理想不一样,何必互相商议,不用浪费时间嘛,对不对,道并行而不相悖。各种路都可以并行,它不会互相冲突。最后呢,还是会殊途同归。

          为什么?因为都是人。儒家有这样的自信。孔子认为自己对于人生理解的很透彻。他所讲的人生正路,他相信是对的,他自己在实践,他也让他的学生们,学会了之后去实践,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内心感到充实圆满。并且充满了快乐。

          人生的目的不就是如此吗?哪一个人活着不希望过的快乐,但是首先就要分辨,快乐有哪些,,哪几种,吃饱喝足是一个快乐,没错,但是这是生物性的快乐,吃饱喝足之后呢?又不快乐了。

          那么念书求知、交朋友是一个快乐,但这种快乐有时要看你是不是交到好的朋友,如果说你交一个朋友,他万一跟你后来处不好,吵架了,翻脸了,那很痛苦。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知道说,人生的快乐最高的快乐在于什么?完成我生命最根本的要求,人性向善,我择善固执。最后目标止于至善。这是我人性向善,这个规定好下来之后呢,后面统统很清楚,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

          所以你学儒家之后,你这一生,就在人群社会里面,跟别人相处,怎么样尽自己的责任,让自己接触的人,都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安顿。还有比这更大的快乐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傅教授视频学习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an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