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与读,从来不该是一个人的狂欢

写与读,从来不该是一个人的狂欢

作者: 张烤鸭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20:49 被阅读64次

    前几天在豆瓣看到了自己的年度读书报告,看完着实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年读了近百本书,每日阅读的习惯保持的还不错。忧的事情就有点尴尬了,读了很多,真正留下深刻印象、能让我回想起诸多细节的并不多,大多是看了个乐子,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尽管阅读的初心本是愉悦自己,并没有太功利的想法,但如果能有更多收获,应当是更好的事情。所以今年有个小目标,就是希望在读书的同时,能有更多的输出。关于写作的重要性与益处,之前絮絮叨叨说过好多了,我很惭愧于自己的懒惰。但是这篇文章想聊的是另一种懒惰——勤于写作而荒于阅读。

    近两年内容经济兴起,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话语的价值。有没有写作能力的,都亦步亦趋的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开始“笔耕不辍”的输出内容。这其中产出了很多真正有料的文章,但更多的,是内容创作者的自嗨。很多人都在嚷“内容即产品”,却丝毫不重视用户的体验,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重视用户的体验。在我看来,一篇文章至少要满足下面一个元素才能发布:

    • 有趣
    • 有用
    • 有共鸣
    • 有独特的见解

    有趣不用说了,大家之前不是一直在嚷“有趣才是一辈子的春药”吗?有用也很好理解,只是常常被误解,其实咱们把所谓的干货文章翻来倒去的研究两遍,会发现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可以take的内容,这也不算有用;如果做不到有趣、有用,还不会打情感牌,那只能走KOL路线说说金玉良言了。但KOL之所以是KOL,其珍贵就体现在万里挑一,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那个“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我觉得是太多人跟风采取了行动,却没有把底子打扎实,或者说打基础的时候跑偏了。我见过一个朋友,在毫无基础、毫无指导的情况下跟自己死磕,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挂上眼镜开始敲键盘,写满500字再开始洗刷。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他几乎不阅读,没有养分的输入,只是在那儿干巴巴的输出。其实这也是一个现状,好多人都在不知节制的写写写,开专栏、做自媒体、写书,日更2000不停歇,这其实是在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灵气榨干。

    在坚持写作的空隙里,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关注一下阅读?去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在敬畏之心的指引下,看看前辈们是如何对待创作的。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新闻,说某银行在员工培训中从不让员工接触假币,而是让他们一遍一遍的去触摸真币,了解真币的质地,这样就可以在收到假币时快速作出判断。同样的,当我们在阅读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后,对自己的写作质量就会更有把控。

    揣摩并学习

    阅读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能够找到一个可供模仿、揣摩的范本。当然啦,在读经典之前,我们可能需要先学习一下怎样读经典(我也刚开始学习),在这里推荐近两周刚读完的两本书——《小说课》、《大师们的写作课》,并截取其中的一个例子。

    在早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都曾读到过鲁迅的一段文字——“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式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张大春是这样讲解的:
    如果将鲁迅的原句修剪为“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读者将无法体会那种站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况味。修剪之后的句子将使得这篇文章的首段变成描写“枣树”的准备;然而鲁迅根本没准备写枣树呢——或者应该这么说,“枣树只是鲁迅为了铺陈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印子,前面那个奇怪而冗长的句子竟是写来为读者安顿一种缓慢的观察情境,以便进入接下来的第五句——这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这么一解释,就大概了解了这种“看似凑字数”的写作方式意义何在,也学到了在文中控制节奏的技法。都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当我们以“内行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看到、读到的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也是到这时才意识到,语文课中的阅读理解有多么重要。

    积累与选用

    人类文学发展至今,少说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涌现过无数篇名家大作,这其中不仅有我们得以学习模仿的佳作,也有一些可以拿来即用的素材。阅读经典,意味着我们可以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更广阔的疆域。而闭门造者则意味着平地起高楼,其中的艰辛自然是大过前者的。

    正如我前几天跟同事交流明年的计划,当我对某件没有做过的事情表露出担忧,他安慰道,“放轻松,一定会比之前做的更好的。这倒不是说你能力怎么样,而是之前已经有了这样的基础,只会更好,不会更坏。”

    阅读和写作也是一样,掌握了前人的基础,只该更好。

    最后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想阐述一个想法:好作品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读出来的。我在这两方面做的都不好,读的不精,写的不勤。新的一年,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与读,从来不该是一个人的狂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bq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