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选靠窗户的座位吗?你喜欢睡觉抱东西吗?你会反复检查门锁吗?你会害怕夜间走在没有路灯的小路上吗?你会因为担心自己的钱不够花而产生焦虑吗?你会有一股交往不如自己的人的冲动吗?你希望找一个可以时刻保护自己的人吗?问一问自己,你的答案会是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你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
什么是安全感?
在确定自己是不是缺乏安全感之前,有必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安全感是什么?有关于安全感的概念或定义,目前依旧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和权威的说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国内的安莉娟给出了这样的概念:
安全感:人们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不是很好理解的一个概念。这么说,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我们谈论安全感的时候,大多指的是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那什么又是心理的安全感?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心理安全感:一种从恐惧或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同样是令人费解的说法。如果单从概念上出发,我们很难去理解安全感是什么。不妨再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出发看看。这就是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有五大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大需求呈一个逐级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才有可能会出现。举个栗子,当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我们会把目光聚焦在解决温饱问题上,而很难去关心其他的东西。
Paste_Image.png给出了这么多说法,对于安全感可能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表述一下。安全感是一种心理的感觉,在生理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个体面对自己所处环境时可能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在此不安全基础上建立起的自由、信心和安全的感觉。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安全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了安全感,我们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够和他人建立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而缺乏安全感,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心理不健康,或者甚至和神经病患者划等号。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它不被当成病态的表现,可能是为了维护个体更好的生存下去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比如说恐惧,一般认为它是不好的,但对于违法会被送进监狱的恐惧却是可以让个体更好的生活。所以,有必要认识和了解,缺乏安全感有哪些表现?
焦虑
焦虑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它的根源来自于压力。是我们对于不确定的恐惧或者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的害怕。也就是说,可能是失控或者活在了未来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当面对外在的压力时候,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那些压力,那我们就失去了对压力的可控感,缺乏可控感自然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就很容易产生焦虑。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开始有意识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好大,厉害的人那么多,而自己什么都弱弱的。你企图去追赶那些人,也希望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的优秀。但是,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要脑补的东西、要提升的技能太多了,多的甚至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可能也就失控了。焦虑也有可能是我们没有活在当下,而是活在了未来。总担忧那些未来的事情,而没有好好的关注当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焦虑可能引发的行为有失眠、借酒消愁等。
恐惧
恐惧是应对潜在的或正在进行的危险的而进行自我警示和保护的一种反应。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常说的胆小。当我们预见到了威胁的时候,本能的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比如,我们走在马路上时,就有可能担心某辆车直奔我们而来;或者有些小孩子喜欢把头蒙在被子里睡觉;再或者害怕走夜路,尤其是那些没有安装路灯的小路。由于我们预感到了,外界的一些不安的因素可能威胁着我们的安全,不管那些不安的而因素是自己杜撰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都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心理反应。
恐惧可能产生的行为逃避,逃避人、事、物,甚至逃避自己!
冷漠
冷漠的主要体现是没有兴趣,缺乏热情,对一切都不在乎。没有兴趣去做一些事情,没兴趣去关心一些人,不仅对事物冷漠也对人冷漠。典型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不关心他人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没有兴趣去体会他人的情感。通常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对他人的不幸袖手旁观,没有同情心。他们不敢相信他人,甚至对人怀有戒备和敌对的情绪,所以他们会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一来,自己就会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了,害怕别人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或者因为自己可能应付不了。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失去了那份主动关心他人的热情。所以身边的朋友也相对较少。
冷漠是最伤害感情的一种消极的态度!不管是亲人、情侣或是朋友之间,都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以冷漠的态度去对待他人,那么很快,他人也会还以冷漠。要知道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世界。
优柔寡断
有这么样的一群人,我称之为”选择难“。做事犹豫不决,反复纠结。常见的纠结有:是选A还是选B呢?做这件事情还是做那件事情呢?去这里还是去哪里呢?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纠结呢?首先,害怕,害怕自己承担不了选择错误后带来的后果,这是对于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不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好;其次,有”没有得到的就是好的”的心理,经常会有人在做完选择之后,如果遇到了一点的挫折,就会抱怨:如果那时选择那个就好了。比如,有些已婚的人士抱怨自己的丈夫/妻子如何如何,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选择娶/嫁另外一个人云云。要知道有些事情是没有好坏对错的,没有这个决定会比那个决定好的,只有你选择的那个。我们会步入这样的误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这是误解。要知道,没有哪条路比哪条路好走,也不是这个决定就比那个决定更好,选择不同的路和做出不同的选择之后,差别只是在于我们见识了不同的风景而已。
优柔寡断是最耗费时间和生命的。
怀疑
怀疑,这个怎么说呢,意味着不信任他人。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但是过度了就是一种病。比如,有些人在感情里面受伤了,就不敢付出自己的爱,再也不敢相信爱情之类的。其实就是害怕,害怕那些可能让自己的受伤的事情再次发生,而自己又不能承担那样的痛苦。还有一些人是,不相信他人爱自己,害怕受伤害,不敢主动去付出和给予自己的爱,为的就是好好的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无可厚非,但是超过了一定的程度,那就会出现问题。或者对自己怀疑,怀疑自己不值得别人爱,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人,都是缺乏安全感。
担忧
这个比较的直观,因为感受到了威胁,害怕自己不能应付,所以会担忧,或者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比如有的人会担忧延迟退休,有的人担心房价会涨等待,都是对一些外在的可能对我们生存构成一定威胁的因素的预见能力。当然这样的担忧有时候是多余的,比如国内就有几次因为担心食盐会涨而导致人们大量采购食盐的案例。这担忧其实就是多余的了。
过分谨慎
过分谨慎,害怕出一点的差错。表面上看来,会认为是在追求完美,其实可能是害怕受伤。为什么这么说呢?追求完美的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不容许自己犯一点差错或者让别人看出一点的差错,竭力去证明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可能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评价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一句话,活在了别人的评价里面。
所有的上面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现,都是我们进化到现在后的一种保护自我更好生存的方式。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祖先每天在为了生计而奔波,比如外出打猎,生命常常受到了猛兽、饥饿等的威胁,这些危险对他们的生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要想在竞争中存活下来,我们就要对这些威胁做出最快最有效用的反应,以帮助自己能够继续生存再去。回到现在我们的生存的环境,同样,我们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应对外界所有威胁,我们都会做出反应,自然而然的反应。所以,焦虑、恐惧、怀疑、谨慎等这些反应也就产生了。由于大脑的进化过程非常的漫长,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这些潜藏在我们的内心的机能,在远古时候可以保护我们好好的生存的,而在现在却是阻碍我们进步的障碍。
为什么我们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和小时候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和遭受了一些不幸的事情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有关。而那样的痛苦感受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即使成年了也难以忘却。既然是小时候的经历造成的,那么显然和孩子的教育体系有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要批评父母的教育方式或学校的教育方式,而是要了解,要弄清楚这样的一件事情:缺乏安全感原因是什么?
先来看看家庭教育,在小孩子还没有成年的时候,父母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这一点我们都不会否定。孩子如果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或者父母以消极、否定、批评的教育方式去对待孩子,那么就很有可能刺伤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而这样的伤害可能到了成年之后都摆脱不了。他们会时常体会着那些童年时的所遭受的痛苦情感,在日后的生活中,会执着的甚至神经质般的去追求,但往往又不能得到满足的失落。也就是说,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长大后会疯狂的去追求那份缺失的体验。
家庭教育还有另外一种极端,溺爱。就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什么决定都替孩子做了,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强有力的依恋关系。以至于到了成年之后,他们都没有自理的能力。一旦他们离开父母步入了社会,他们就失去了依靠,这样他们就会有找寻一个人依靠的冲动。比如去找一些年龄稍大能给自己安全感的人谈恋爱等等。不知道有多少的人开过这样的玩笑,应该男孩子比较多一些,就是“抽凳子”,一些调皮的小孩会趁着别人准备坐下的时候抽离他们的凳子。如果被“抽凳子”的人没有意识到的话,那么就会一屁股坐到地上;而如果意识到了话,那些阴谋就不可能得逞了。搁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意识到,可能最终收获的也只有跌倒了。比如,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去和一些年龄大于自己的人谈恋爱,那么很可能会把那种寻找依赖当成爱,而自己全然不知,别人也不能理解。
再说说学校教育,除了家庭的因素,老师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包括老师说话的语气、态度,甚至是脾气。当然,现在的老师要普遍比早十几年前的老师要好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的老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非常的少见了,而在十几年前的时候,老师的话就是权威,你不敢顶嘴也不敢正视自己的老师,看见老师也通常是躲的远远的。因为,如果惹怒老师的话,会极容易被揍的。所以那时候的学生在那样权威的恐惧下是非常老师的,因为害怕。长期在一个害怕、担心环境中生活的人,是很难有很高的安全感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的普遍的安全感要高于当时的学生的原因。
如何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上面说到了安全感的缺失和教育的方式有关,并关于父母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那如果我们是受害者的话,是不是可以去抨击他人,一直抓着这个不放呢?显然这是不行的。要知道,首先安全感的缺失是我们自己的事,其次安全感也不来自别的地方,别人是给不了你安全感的(那些认为别人可以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人很可能是自己产生的错觉),它只能来自一个地方——你的内心。即使,造成自己安全感缺失的原因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我们终究是要面对自己的问题,那是事实。反复揪着他人问题不放的人,其实只是在为自己的不努力而找了一个借口。好像“我混成今天的这个样子,都是因为……”这是一种受害者的心态,除了给自己博取一点同情之外,没有一点的好处。
说明一点,我们的父母,能力和见识非常的有限,即使采用了一种不正确的方式来教育我们,也不要去怪罪他们,他们已经尽他们的可能,把最好的给了我们。要知道,他们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温饱都是大问题的年代,没有多少教育的机会,也没有今天那么方便的互联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那么多的信息,扩展他们的见识。所以,有过不愉快童年的人,放下那些不愉快吧,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
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感,或说要解决任何一个心理上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一定面对的问题。面对意味着不逃避,至少在自己逃避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里面意识到。如果不能面对的话,想要提升自己的安全感是不可靠的。遗憾的说,我没有具体的通用的办法,所以也只能提供两个可以提升安全感的思路以供参考:
1.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缺乏安全感大多是由于我们对于所处环境的不可控感所致的,之所以不可控,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认知不够、心智不成熟所致,那么就从最根本的问题出发,去提升和投资自己。用向内探求和给予来替代之前的向往索取和要求。
2.重新构建自我的评价体系
构建自我评价的体系也意味着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犯错,接纳自己的认知和能力的局限。批判性的听取外在对自己的评价,不要让外在的评价影响了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
参考资料:
- 安莉娟, 丛中. 安全感研究述评[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3, 12:698-6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