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应用程序的内存分配有四个区:
- 程序区域(.text区)- 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 数据区域(.data区)- 主要包括静态全局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和常量区(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如果要站在汇编角度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很多小的区。
- 堆 -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操作系统回收。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类似于链表。先进先出(FIFO)。
- 栈 -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后进先出(LIFO)。
那么block作为OC对象是创建在哪个区上呢?这篇文章我们来探究一下。
一、block对象的种类
block是一个NSBlock
对象,NSBLock
的声明如下:
@interface NSBlock : NSObject <NSCopying>
+ (id)alloc;
+ (id)allocWithZone:(struct _NSZone { }*)arg1;
- (id)copy;
- (id)copyWithZone:(struct _NSZone { }*)arg1;
- (void)invoke;
- (void)performAfterDelay:(double)arg1;
@end
NSBlock
有三个子类,分别是:
- _NSConcreteGlobalBlock - 数据区域(.data区)
- _NSConcreteMallocBlock - 堆
- _NSConcreteStackBlock - 栈
接下来我们分别研究一下这三种block。
1.1 _NSConcreteGlobalBlock
_NSConcreteGlobalBlock
,顾名思义,全局block。以下两种情况初始化block时,生成的block为_NSConcreteGlobalBlock
:
- 在生命全局变量的地方初始化Block;
- 不捕获非静态局部变量。
代码如下:
/** 全局变量 */
int global_count = 10;
/** 静态全局变量 */
static int static_global_count = 10;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 静态局部变量 */
static int static_count = 10;
void (^block)(void) = ^ {
global_count = 11;
static_global_count = 11;
static_count = 11;
};
block();
return 0;
}
我们打断点看一下,捕获捕获全局变量或者静态局部变量时,block为_NSConcreteGlobalBlock
,断点截图如下:
总结来说,block实现的内容不依赖于执行时的状态(捕获的变量所在的内存),所以整个程序中只需要一个实例。此时将block存储在与全局变量相同的数据区域即可。
1.2 _NSConcreteStackBlock
_NSConcreteStackBlock
为栈block,在ARC环境下,捕获局部变量、成员变量,且没有被强引用的block都是_NSConcreteStackBlock
。
1.2.1 捕获局部变量
OC代码如下: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 局部变量 */
int count = 10;
/**
执行
或者使用void (^__weak block)(void)来指向block
*/
^{
NSLog(@"%d", count);
}();
// 打印Block对象
NSLog(@"Block对象:%@", ^{
NSLog(@"%d", count);
});
return 0;
}
控制台打印的信息如下:
Block对象:<__NSStackBlock__: 0x7ffeefbff568>
1.2.2 捕获成员变量
OC代码如下:
@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
@property (nonatomic, assign) int count;
@end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 Do any additional setup after loading the view.
NSLog(@"Block对象:%@", ^{
NSLog(@"%d", self.count);
});
^{
NSLog(@"%d", self.count);
}();
}
@end
控制台打印的信息如下:
Block对象:<__NSStackBlock__: 0x7ffee554b838>
总结来说,block实现的内容依赖于执行时的状态,并且没有被强引用,且作用域仅为当前函数时,block为_NSConcreteStackBlock
,保存在栈上。
1.3 _NSConcreteMallocBlock
_NSConcreteMallocBlock
为堆block,为广域变量。在以下情况会被保存在堆上:
- 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 Cocoa框架的方法且方法命中含有usingBlock等时(待证实);
- Grand Central Dispatch的API(待证实);
- Etc.
1.3.1 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当block作为函数的返回值时,ARC环境下自动将block拷贝,扩大作用域,OC代码如下:
/** 函数创建 */
typedef void (^block)(void);
block function(int num) {
return ^{
NSLog(@"%d", num);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 函数的返回值赋值
void (^__weak block1)(void) = function(10);
// 打印block1对象
NSLog(@"block1对象:%@", block1);
return 0;
}
控制台打印的结果如下:
block1对象:<__NSMallocBlock__: 0x103804d30>
总结一下:因为block在函数内作为局部变量,如果不进行拷贝的话,函数返回时block就销毁了,所以ARC下系统帮我们自动拷贝,MRC下直接编译报错,需要我们手动拷贝block。
系统对于block作为参数时自动进行拷贝暂时没有时间证实,之后我会补上这部分内容。抱歉。。。
1.3.2 三种block的拷贝效果
不多说,直接上表格:
Block的类 | 副本源的配置存储域 | 赋值效果 |
---|---|---|
_NSConcreteGlobalBlock | 数据区 | 什么也不做 |
_NSConcreteStackBlock | 栈 | 从栈拷贝到堆 |
_NSConcreteMallocBlock | 堆 | 引用计数增加 |
数据区中的_NSConcreteGlobalBlock
执行拷贝操作什么也不做的原因是不需要,因为_NSConcreteGlobalBlock
在进程结束后才销毁,已经是广域变量了。
1.4 总结
判断block是何种类型的变量分以下几种情况:
- 1:如果没有捕获变量或者捕获静态/全局变量(变量存储在数据区)则为
_NSConcreteGlobalBlock
- 2:如果捕获局部变量(变量存储在栈或堆)并且未被强引用则为
_NSConcreteStackBlock
- 3:如果是
_NSConcreteStackBlock
并且被强引用则为_NSConcreteMallocBloc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