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乐理杂记

乐理杂记

作者: 野鹤橙 | 来源:发表于2016-06-30 03:20 被阅读150次

    (一)

    音乐按不同织体形态被分成四类:

    单音音乐(Monophony)、支声复调(Heterophony)、复调音乐(Polyphony)和主调音乐(Homophony)。

    发展:

    由于人们嫌单声部音乐太过单调了,开始在素歌单线旋律的下方加入平行的第二声部,这就是“奥尔加农”(即前边说的产生于九世纪最早的复调音乐类型)。

    之后以此为基础,复调音乐迅速发展,不仅平行的声部数量增加了(譬如新教圣咏有四个声部),而且各个声部都具有独立的旋律意义,彼此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文艺复兴时期是复调音乐的黄金发展期。

    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处于主导地位。虽然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主调音乐是主要的音乐思维方式,但复调音乐仍具有其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复调音乐分三种类型:

    1、对比复调

    简称对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旋律同时结合,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相互关系,或对立或对抗或互补等等。

    举例:

    《梁祝》中的“十八相送”和“楼台会”片断(其中十八相送出现在7’28’’——10’,楼台会在13’48’’——16’13’’);贺绿汀《牧童短笛》;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俄罗斯军队主题与东方商队主题相呼应);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之六两个犹太人》(穷人与富人的主题相呼应)。

    2、模仿复调

    又称卡农(Canon),即同一旋律按一定规则(或某种形式)在各个声部依次出现,形成前呼后应、此起彼伏的效果。通俗点说就是多个声部的轮唱或轮奏。

    举例:洗星海《黄河大合唱》中四声部轮唱“保卫黄河”;帕海贝尔《Canon and Gigue in D》。

    3、支声复调

    又称衬腔式复调。所有的声部同时演唱(或演奏)同一个旋律的各种变体。这些变体是从主要旋律中分支出来的。在支声复调中,主要旋律与分支旋律之间没有鲜明的对比,各声部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同一旋律的基础上。

    支声复调多见于民族民间音乐,如格林卡《卡玛琳斯卡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理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ix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