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通过喜、怒、哀、乐等一系列表情表达,帮助我们自我修复平衡。管理情绪, 就需要充分的释放。孩子哭、闹、撒泼、打滚都是情绪释放的需要。家长的倾听和同理心就是让孩子学会:感知自己情绪 → 管理自己情绪 → 理解别人情绪。 最终,提升情商。
我们在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时候,可按以下四步:
Step1. 用心倾听, 感同身受:
用温和的面部表情及口中 “哦、嗯、好的、妈妈在听“ 去回应、倾听孩子表达和发泄不满情绪。
有的孩子不愿意用语言表达,而是默默流泪或生闷气。我们就静坐陪伴,配合抚摸、拥抱、拉手等肢体语言动作。
切记不可皱眉、怀疑、叹气,“你怎么这个样?!”等负面情绪表情或表达。
我们可以什么都不说,但是孩子什么都能感觉到。因为感觉比语言快10倍。
我们的任何回应都要表达给孩子:
妈妈爱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好表现。
不管发生什么,妈妈永远和你在一起。
Step2.允许、接纳情绪宣泄,用心(爱)陪伴:
情绪与生俱来, "好坏"只是我们成人给贴的标签,负面的情绪正好可以反应问题,提醒我们某些事可能方式欠妥。我们要允许孩子将情绪表达、释放和发泄出来。
“你哭吧,妈妈理解你,你受委屈了!”
但允许,并非纵容,要让孩子在爱的环境里发泄。摔东西、喊叫等过激行为只是代表他不会使用宣泄方法。
“数三下给我闭嘴!”
”你自己哭吧,哭完再来找我!"
"再哭!就不要你了!”
等冷处理方式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任何方式都不要让孩子感觉你是在排斥他的情绪宣泄,也不要因为过激的宣泄方式而妥协,马上满足他的心愿。
孩子情绪越激动,越是考验家长定力的时候。静坐、感受、陪伴,更重要的是审视自己的内心,达成”安心“。
Tip:根据我个人实践,及各位家长经验交流体会:这个当下,实在受不了,我们就走开一会儿,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回来。
切忌切忌:被孩子情绪带走!变成母子/女双吼,陷入鸡飞狗跳的混战。
我们内观情绪的流动,就如同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风景:好情绪时,蓝天白云,清风拂面,好好享受。
对待骤起的坏情绪,要像看一条狗,来了又走。从来都是我们牵狗,不可被狗牵走。更不可与狗斗,被狗伤!即否定、控制、压抑自己的情绪。
Step3. 觉察当下,适时结束情绪宣泄。
情绪宣泄之后,特别是大哭之后,孩子有抽泣、沉默等宣泄结束符号。此时,我们要把握机会,”是不是好点了?我们可以去……了吗?”如果孩子还没选宣泄完成,会说:再给我几分钟。
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知子/女莫若母,用心观察是关键,耐心陪伴,等待孩子自己关上宣泄的闸门。
驱赶情绪,不是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反而是陪伴孩子安然度过这些情绪,才能真正帮到孩子。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同理心。
同理心,与认可孩子的存在感有关,这也表示我们必须向孩子传达一个讯息:他们有权保有任何情绪和感受,不需我们的同意或反对。为人父母,不要把精力放在否认、塑造或改变孩子的感受上,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不仅他们的声音被听见了,我们也注意到了他们话背后的真正意思。
同理心的核心关键,就是有能力去包容他人以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所有经历,而我们只是在一旁单纯陪伴和观照。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一味发泄,自己不会掌握节奏,结束宣泄。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有效引导。比如:
a/引导孩子深呼吸,缓解激动情绪
b/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冷静
c/写文字/画画将情绪疏导出来
这里推荐一个很不错的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创作的第一本有关“正面管教”的绘本,本书很适合亲子共读,能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让父母更好地理解“冷静”的作用和方法,一起了解应该如何对待负面情绪。
《杰瑞的冷静太空》插图Step4. 还原事件本身。
如果孩子暂时不愿意,不要着急,过几天他愿意的时候再提。
如果孩子愿意,就再次倾听孩子描述事情的经过。”哦,原来这样,妈妈是这样看的......"
往往大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反而寓言故事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多维度、多角度分析给孩子听。
这样,一次次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练习,慢慢地,我们的孩子就学会了情绪管理。
总之,保护孩子,首先要学会保护孩子的情绪。我们要做有爱心的陪伴者,懂孩子的情绪。
后记:推己及人,每个大人心里都住扎着看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儿。配偶、父母、同事、领导、客户、中国人、外国人……此四步法,屡试不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