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4 星期三 晴
入手全套《史记》有一个月了,看了几次,还在第一卷的《五帝本纪》里转悠,先把原文通读了一遍,然后挑感兴趣的部分看注释,看注释的过程中对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再查百度,就这样慢慢研究,挺好玩的。
说起历史,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我高中是读文科的。当时选文科,只是为了逃避物理一科,怕自己学不好,后来读了文科才发现,政治和历史两科我都没开窍,比起理科只缺一门更惨。后来虽然以还可以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不过考完之后就把所学的全部还给老师,基本没留下什么记忆了。所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自己的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只会应付考试,考试时能考出好成绩,但考完之后就像大雁从天空中飞过,一根毛都没留下。
后来结缘经典教育,重新捧起古文书来读,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好在有育心经典的教材——全文注音,配童音跟读音频,方法——“137累积法”,每天读一遍,读三样(共半小时),同样的内容连续读七天,还有学习平台——每天都有老师分享课程、进行学习指导、帮助解决问题,才让我慢慢打开了古文的窍。
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己在历史和哲学方面的短板越来越成为前进的障碍。因为古文经典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如果只读文字就会深陷在文字的泥潭里而脱离了用经典精神指导生活的本意。要更好地理解经典的精神,就要经史合参、古今合参、阴阳合参,而这些合参都离不开对历史知识的基本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的实践。对于实践,我们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是实践场,只要用心思考和总结,就能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感悟,而对于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背景,没有下苦功夫去学习和研究是累积不出厚度的。
于是,补习历史就被列入了我的学习计划。
但是,怎么补呢?
在现在这个资讯发达到爆炸的年代里,跟历史有关的资料、渠道、方法等等不计其数。在这个汪洋大海中我只取一瓢饮——《史记》。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受了育心经典三大思维——系统性思维、根本性思维和科学性思维的影响。
先说系统性。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史记》领二十四史之首。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为二十五史,作为官修正史,系统记录了从黄帝开始到清朝灭亡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学习经典提倡系统性,学习历史同样要有系统性的思维。
毛主席对二十四史青睐有加,在系统学习中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并与实践相结合,带领我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尤其青睐二十四史。195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添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从此,无论在京还是外出,无论健康还是生病,这部史书始终伴随着他。直到逝世之前,重病缠身的他还用颤抖的手在几册《晋书》的封面上分别记下了"1975.8"再阅、"1975.9再阅"、"一九七五、八"等字样。
风雨春秋二十四载,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用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历史长卷,有些史册和篇章还两遍、三遍、四遍地研读过。他在研读二十四史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了大量图画和批语。这些是毛泽东情感和思想的率直流露,它是情怀不能自抑的感慨,是思绪如飞的激越,"五帝三皇神圣事""一篇读罢头飞雪"这或许就是毛泽东心境的最好写照。一部二十四史所包含的"几千寒热"令毛泽东"东方白"时,却"歌未竟"。
再说根本性。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并成为历代正史的模板。正史由官方修订,代表了正统性和权威性。严肃的史学研究多以正史为基础,各门各类的历史资料的推衍也不能脱离正史。既然要学习历史,何不从正史入手,直达根本呢。
再说科学性。
育心经典累积法的科学性体现在按照记忆规律一天一点点地累积。学习历史同样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刚开始带着满腔激情猛扑进去,在激情消退后可能就很难再投入了。从《史记》开始,从黄帝开始,与那些留名于史的人对话,在大脑中建构起历史知识体系,再与经典内容相对照,属于自己的经史观也就能慢慢形成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