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长财思维课」
Protecting your loved ones(5)

Protecting your loved ones(5)

作者: 齐言楚羽 | 来源:发表于2014-07-16 15:53 被阅读955次

    终于写到如何比较性价比这部分了。虽然一直声称这篇“技术贴”是我很想写的,但真的开始写,心里特别忐忑——我一文科生,计算实在不是我的强项,要是哪里出了点儿差错,还不被理工科的读者笑死啊!

    所以,事先声明,咱们重在思路,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如果出错了,还请多多包涵啊!

    还是用案例分析法吧,从中国人寿主打的重疾险“国寿康宁”说起。

    2012年以前,康宁是不能保终身的,保到60岁(这里不谈是否能满足终身保障的问题哈,只看保费)。投保以后60岁以前,如果罹患重疾,按保额赔付,投保20万就赔20万;60岁一到,合同终止,退回所交保费总额。比如从26岁开始每年交4400元,交20年,那么60岁时就退回8.8万。

    乍一看,如果一直平安,似乎是免费保障到60岁,因为保费全都退回来了,没什么损失。可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货币的时间价值。这是大学时我在财务管理课上学到的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思维方式。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回到上面那个例子,确实一共拿出8.8万交了保费,但这8.8万比60岁时退回的8.8万有更高的价值。

    为什么货币有时间价值呢?因为货币可以用来投资,投资会有收益。本杰明·弗兰克说:钱生钱,并且所生之钱会生出更多的钱。这就是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本质,也就是复利的意义所在。

    复利大家都不会陌生,也就是利滚利。单利只计算本金的收益,复利则是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银行定期存款是单利,到期后按照利率计算本金产生的利息;货币基金是复利,每天都会计算收益,前一天的收益加上本金,成为后一天的本金,继续收益。所以货币基金的风险与银行定期存款差不多,但收益会高很多。

    千万不要小看货币的时间价值,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复利的巨大魔力。还是用前面那个例子的数据计算吧,以一年期定期储蓄的利率3%为收益率(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我们看看从26岁交到45岁的这8.8万,到了60岁时价值几何。

    复利的计算公式是:


    imgimg

    文科生一见到这种公式就头疼,和闺密探讨保险收益时,她告诉我她不会算。我惊呼,怎么可能!咱们大学是同一个专业的!后来才知道,她说的是不知道怎么用公式算。

    我也是文科生,也不懂怎么用公式算,但是,咱们有文科生的利器——EXCEL!哈哈~~~

    可以将这个公式设置在EXCEL表格中:


    imgimg

    用来自己看的表格,就不用什么太专业的术语了哈,自己明白是什么意思就行了。交费第一年是26岁,到60岁时,这4400元以3%的年收益率滚动收益了34次,用POWER公式能算出34年后,这4400元变成了12020元。

    POWER公式的设置,用的就是上面的复利公式。这里把过程也展示一下吧,希望文科生也能看懂,嘿嘿~


    imgimg

    点击需要计算结果的单元格(有颜色的那个),输入=号,点击第一年的现值4400,输入*号,点击上方公式栏的POWER(下拉菜单里可以选的),会出现“函数参数”这个对话框。Number框里输入(1+利率)[输入(1+ 后,点击“利率”列相应单元格]。Power框里点击“年数”列相应单元格,点击确定就OK了。

    建立好第一年的数据计算式,即第一列完成,后面直接拖下来就OK了。


    imgimg

    “岁数”和“第N年”都是递增,“现值”和“利率”每年相同,“年数”列递减,这些都容易理解吧。“终值”列直接拖下来,公式会随之复制到每一行。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每一年投入的4400元,到了60岁时终值是多少,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此体现出来了。

    最后,我们对终值列求和,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这8.8万的时间价值。


    imgimg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们为这份保单所付出的,并不是8.8万,而是18万多。虽然退回了8.8万的保费,但其实是用十多万的收益来获取这34年的保障,这就是保险成本!

    齐爸见我哼嗦哈嗦地在EXCEL里又是设公式又是拖的,很不理解,“费那事儿干嘛,我给你推个公式不就完了么!”然后就给我推出了这个公式,供理工科朋友快捷使用。


    imgimg

    这公式我看着就头大,不解释了哈。我这文科生,还有更麻烦的呢——用EXCEL表格列出每一年的现金价值。最最开始,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推导收益的,虽说麻烦了一点儿,但每年的明细一目了然,想看哪年看哪年,方便得很。


    imgimg

    在这个表格里,第一年交4400元后,年末的本金+利息就有4532元,到了第二年初,要交第二年的4400元了,本金就变成了4400+第一年期末价值,所以公式设置如图。前面20年的期初价值都是这样的公式,因为4400元要交20年。

    期末价值的公式都是期初价值(1+利率)*,一直到60岁都是这个公式。

    imgimg

    设置好后,我们就可以往下拖了,拖到第20年时停止,之后不再需要交费了,期初的公式就有变化。


    imgimg

    从第21年开始,每年的期初价值=上一年的期末价值,因为不再交费就不再新增价值了。


    imgimg

    继续分别拖每一列,拖到60岁时,从26岁到45岁所投入的8.8万元,经过每年3%收益率的投资,变成了18万多,与上一种算法的结果完全一致,Bingo!


    imgimg

    用这种列表的好处是每年的明细都能列出来,可以与计划书中提供的《保险利益和分红预测图表》相比对,想比哪年比哪年,60岁不够就继续往下拖,一点儿都不费劲。

    好了,基本方法就是这样。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保单来比较了。在满足保障需求的基础上,面对两份不同的保单,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比较保费的投入和产出,衡量性价比的高低。

    比如有A和B两份重疾险保单,同样满足能保障终身,同样是30万保额,同样分20年交,赔付条款之类的都大同小异,唯一的不同是A为定额赔偿,没有分红;B在保额之外还有分红,但保费比定额赔偿的那份要高。那么,选哪份呢?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我在购买保险时就遇到过,不过那些计划书都被我处理掉了,所以没有真实的数据。我们就随便套个数字来比较一下吧。

    重疾险A:30万保额,30岁开始交20年,每年交8000元,任何时间任何情况都是赔付30万。

    重疾险B:30万保额,30岁开始交20年,每年交9000元,赔付金额为30万+红利,红利不确定,有高、中、低三档预估值。

    你想出选择哪种的方法了么?我的思路是——让保障归保障,投资归投资。比较A和B,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保费和分红。我们可以这样假设,B每年比A多收1000元保费,赔偿金比A多了一些分红,于是这些分红就来自于保险公司拿这1000元去投资的所得。

    如果我们不把这1000元交给保险公司,而是自己去投资呢?如果存定期,每年收益率3%,如果进行基金定投,平均收益率少则能达到6%,多则能达到12%。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拉出自己投资所得的高、中、低三档预估收益:

    imgimg
    (经业内人士统计,过去12年只要任意定投一只基金达七年,盈利概率为100%,且基金定投收益率均值达12.94%,所以在长期、有纪律地坚持投资的前提下,12%的平均收益率是有可能达到的。)

    再拿这张表,对比B的计划书中列出的红利表。如果比计划书中的红利少,自然选B;如果比计划书中的红利多,那就选A,另外每年定投或定期储蓄1000元,也即买保险+自行投资的组合。因为A能提供B所给予的保障,而自行投资,又能实现B提供的红利,并且还高过B的分红收益,那为什么还要选B呢?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是买定期险还是终身险。我最初买保险一定强调“保终身”,后来平安的那位女经理告诉我,这个观念有些偏执,最需要保障的并不是老年,如果年轻时已经开始有纪律地投资,到了老年,这笔钱远比保险给的多。

    我们还是拿数据说话吧。还是用这篇最开始的那个例子,康宁定期重疾险(简称康定),20万保额,26岁开始交20年,每年交4400元,60岁前罹患重疾赔偿20万,60岁时合同终止,退回所交保费8.8万。

    2012年,中国人寿推出了康宁终身重疾险(简称康终),同样的20万保额,26岁开始交20年,每年交5740元,终身有效,不管什么时间罹患重疾,赔偿20万,赔偿后合同终止。如果一生平安,身故时给付20万。同样没有任何红利。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康定康终的性价比,看看是否一定要保终身。可以看到,终身险每年的保费比定期险贵了1340元,我们假定保险公司就是用这些钱的投资收益来支撑60岁以后的保障。

    同样的思路,让保障归保障,投资归投资,我们可以设计两种保障方式,前20年每年的支出都是5740元——A:买康定,另外每年定投1340元,定投20年。60岁到期时,退回的8.8万保费继续加入投资。B:买康终。

    首先我们算算定投的高、中、低档收益分别有多少,拉个明细表出来:


    imgimg

    60岁之前,A方式优于B方式,因为一旦罹患重疾,康终和康定给予的赔偿是一样的,但A方式还多了一份定投收益。

    那么60岁之后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明细表。


    imgimg

    我们可以看到,采用A方式,中档收益和高档收益两种情况下,60岁之后根本就不用买保险了,投资所得远胜B能提供的赔偿。即使是在低档收益(几乎无风险)的情况下,70岁之后的账户价值也已经超过了B能提供的赔偿。

    选A还是选B呢?还会坚持要求“保终身”吗?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必须在买保险的同时开始定投,不管是投基金还是投定期储蓄,都要坚持,不能中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测算才有效。如果自认为做不到坚持投资,还是选能保终身的保险吧,好歹能提供强制储蓄的作用。

    再次感慨时间的魔力——岁月不仅仅是杀猪刀呀,还是聚宝盆呢,让钱生钱,利滚利,抵御通货膨胀,让我们的财富增值。

    写到这里,保障型保险的购买过程就可以结束了。经过这样一番了解、研究和测算,应该不会被忽悠了。怎么样,你的家庭保障体系搭建好了么?

    下一篇,我们开始谈投资型保险了,就从教育金规划说起吧。怎样用保险来准备教育金呢?且听下回分解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rotecting your loved ones(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ks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