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边界感很重要。突显自己的边界感,并不是情商低的表现,而是一种保护自己不被伤害,不被影响的防御机制。如果没有这种防御机制,任何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情绪起伏。
你会发现,虽然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是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今天会遇到怎样的人,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昨天还对你喜笑盈腮的人,今天就唇枪舌剑针锋相对。
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思想,他人的行为,我们能控制的只能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为。虽然并不是「他人即地狱」的拥护者,但是我们不可能脱离人群只活在自己的孤岛里,所以我们能做的是为自己设立一道「防火线」,让他人看到自己的边界感。让我们不至于因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陷入情绪内耗里无法自拔。
我们设立边界感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达到一个「宠辱不惊」的境界,不管别人对我好还是坏,这是他人的课题,与我无关。这就是自我边界清晰的的健康状态。
如何设立边界感?《被讨厌的勇气》说,我们要学会课题分离: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思考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不断寻求他人的认可,这是把原本属于别人的课题看成了是自己的课题。
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不断寻求他人的认可,这是把原本属于别人的课题看成了是自己的课题。这就是大多数人因为人际关系而感到痛苦的原因。我们没必要完全断绝人际关系,因为长久友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适当的保持着必要的边界感,而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有压力。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保持适当的距离非常重要。同时,当我们在维护「自我边界」的时候,就不能奢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觉得自己保持边界感,他人就应当配合自己,理解自己。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不再因为人际关系而感到痛苦。课题分离的概念,可以贯穿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父母的关系,与伴侣的关系,与同事上下级的关系……我都可以运用课题分离的理念。课题分离是保持自我边界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