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分享的维茨金所著的《学习之道》英文名称是The art of learning,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出版。作者不仅是象棋大师也是太极世界冠军。此书是美国公认的学习第一书。世界冠军现身说法揭秘从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路。
Josh Waitzkin2016年1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本《学习之道》与之配套的还有《刻意练习》,这一版本的英文名是A Mind for Numbers: 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Even If You FlunkedAlgebra),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是Coursera网站上如何学习的主讲人。
两本书所讲内容侧重方面不同,对学习都有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分享维茨金的The art of learning,另一本书将以命称《学习之道Learning How to Learn》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学习方法的3个步骤
1.拥有正确的学习理念
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天生智力有所差别,但是我们应当明白的是学习和智力的关系并非很大。拥有正确的学习理念才更重要。
作者提出两种学习理念,一种是整体理念,一种是渐进理论。
整体理论学习者喜欢贴标签下定论。
整体理论的人喜欢贴标签,遇到事情总是喜欢下定论。
我们来看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如果数学考试没考好,整体理论的学生可能得出“我不擅长学数学”这样的定论,进而认为自己学不好。或者,如果某次公开发言,我们当众出丑了,那么整体理论者会得出“我天生不是演讲的料”,下次再有演讲甚至课堂发言的事情再也不会积极参与了。
小心身边的整体理论者。
我们的学生可能不是整体理论者,但是我们的家长或者老师朋友是真题理论者,那么孩子潜移默化最后也是变成了整体理论观念。家长终日说“……这都做不好,……也一定做不好”,“话都不会说,长大了也没出息”;老师和家长还喜欢说女孩子擅长文科,男生擅长理科,那么翻译一下就是“你是女生,你的理科一定学不好”,孩子也就不再理科方面下功夫了,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女孩数学真的越来越差了。
总结:整体理论者经常贴标签(给自己贴标签,给身边的人贴标签),喜欢下定论,遇到一次挫折便认为自己是做不了、不能做;认定事物是无法改变的,忽视了努力的重要性。
渐进理论是我们提倡的。
与整体理论相对应的就是渐进理论,也是我们比较提倡的一种学习理念。
持有渐进理论的学习者,不过分看重天赋,不会觉得自己不是某块儿料。遇到挫折失败,更愿意分析原因,探寻前进的方向;而不是简单的给出“我不擅长这个领域”进而不在该方向上努力。
某次数学没考好,渐进理论者往往会思考为什么这次考砸了,而不是破罐子破摔。他们回去分析错题,查漏补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不在犯同样的错。
总结:渐进理论者喜欢迎接挑战,认为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现状。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如果把学习者分为整体理论者和渐进理论者这两类是不是也在下定论贴标签呢?
我们只能说某人是暂时的整体理论者,因为我相信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或多或少的思考,相信你会成为渐进理论持有者。
2.画小圈
作者提出的画小圈,其实就是强调掌握知识底层的规律的重要性。我们不用学招式、不用学套路、不用学技巧。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掌握了真正的规律(或者说某一知识点的本质),那么技巧套路都会自然而然的向你招手,掌握了本质很快自己就能发现技巧招式甚至自己创造新的技巧。
如何掌握知识或技能的本质?那就要求我们针对某一知识点深挖,不断的拉伸深度,对这一方面熟练掌握。
总结:画小圈就是针对某一知识或技能重点突破做到各个击破,掌握最基础的原理。
3.创造组块
创造组块就是将某一类知识放到一起,把知识和技能打包成组块。
创造组块,很像分类。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很容易将衣服分成冬装夏装,分成裤子和外套,我们这样分就是在分类。假设我们将某一条裤子和某一个夹克搭配在一起,每次都是这么穿,我们整理衣物的时候将这两件衣服放在一起,那么这个操作就是在创造组块。
你会开车吗?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很多个操作,点火、给油、换挡位、刹车……这些是在我们练车的时候就打包在一起的,这就是一个技能的组块。掌握了这个组块后,每次开车我们不必去想流程或者顺序,就能很好的驾驭。
总结:创造组块,就是将相关联的知识或技能打包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取用。
知识间的关系
二、运用学习方法
运用学习方法可以分为3个步骤:接纳、利用、创造
1.接纳生活的不完美
接纳生活中不如意之处,接纳影响学习的环境。大风中幸存的都是能够随风摇曳的树枝,它们接受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大自然中矫情的物种更容易灭绝,可以想象如果只能在恒温无菌的环境中成长的物种是不可能应对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大自然的。
我们提倡的不是随风摇曳,而是给自己一个软区域,或者说一个更大的接受区间,了解算法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们的计算机其实设计的是有容差的,就是给定一个可以接受的区间。如果要求计算机必须达到某个值才可以结束计算,那么计算机只能崩溃才能结束了。
作为饮食大国的国民,相信下面这个例子更容易理解点。食谱一般会有这些词“少许糖”“适量的盐”,我们没有要求每次饭菜的咸味必须是某一个值才可以接受。也不是说多了10克糖面包就烤不好。
再回到学习方面,接受外部环境,即使外面有噪声我们依然可以学习,而不是非得环境适合自己学习才学习。
接纳:放宽自己的容忍值,接受眼前发生的事情。
2.利用外界环境
我们不仅要接纳生活的不完美、接纳不如意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要利用它。不把困境当作困境,而是当成锻炼自己克服困境的本领。这样困境就变成了我们的优势。
如果外界有噪声的情况下你还可以专心的学习,恭喜你!你的专注力已经超越了一般人。如果目前还不能在嘈杂的环境下学习,那么下次遇到有噪声的情况下先不要着急抱怨撕逼,锻炼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吧。
总结:是福是祸,关键在自己怎么看。接纳和利用环境,将困境变成优势吧!
3.自己创造困难,主动设定限制
看到这个标题,是不是心中暗自说,谁会自己没事找事儿,给自己找麻烦。这个例子也很好找,菲尔普斯训练有一项就是给自己设计突发情况,训练眼镜进水后如何保持状态。
学习的时候没有噪音,那就去有噪音的地方练习吧!假如真的在大考中遇到噪声,其他学生不能静下心来答题的时候你依然可以答题是不是一大优势!
总结:逼迫自己不断改变,不断突破。创造困难并且战胜困难。
本文从个人角度对Josh Waitzkin的学习之道进行了解读,更多详细内容请阅读原书《学习之道》
喜欢就点赞分享吧,打赏是您对我最大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