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聊自媒体平台创作

聊聊自媒体平台创作

作者: 一淼兄聊职业 | 来源:发表于2022-02-16 08:28 被阅读0次

我的微信公众号,从2014年开始注册运行,2014年5月9号群发了第一条信息,分享的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断断续续地写到现在已有7年多。一开始这个号以我的“职业+姓名”命名,后来结合我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改为了“HR职业经理人频道”。当时没考虑那么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出于公益。再细细考虑的话,有以下几点:

一是跟得上时代步伐,借此感知互联网思维;

二是把工作中的灵感记录下分享出去影响更多人,同心者同频者同行,让我们这个领域的从业者在这条路上不失去自信【所谓不失去自信,是这个职业一开始挣钱不多,不如销售来的快,很大一部分干到中途看着挣钱少就转行了,但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感,长期耕耘、持续精进、不断迭代会厚积薄发】,坚定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三是作为铺垫和写作练兵场,说不定以后会发现还挺有用,比如个人成长、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等等。而这些,对自己在组织管理中实战能力的提升也大有帮助。

比如前段时间,我写的那篇《我的2021年度报告》,作为自己一个阶段的思想总结,站在跨年十字路口的内心独白,幸运的是和很多朋友产生了共鸣,比如有我两个大学同学专门给我来信息,还转发到了她的朋友圈,还点了在看;另外还有一个是在济南做管理咨询的创业者,专门给我邮箱发了信息加了好友,提到他在带领他的伙伴们共同学习我那篇文章,他说,年度规划,凝心聚力很关键,听到我磁性的声音感觉很实在。这些对我都是莫大的鼓励。那篇文章阅读人次有700多,和以前相比进步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帮助到更多人,让他们的团队给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给社会创造更多财富,解决更多的问题,团队凝聚力也更强,我岂不是更荣幸?!我们很多都是职场中的战士,给自己的组织提供服务,让自己的组织健康持续发展也是自己的义务,与此同时,如果诞生一个强大的个体,我说的是如果,其实是与组织共赢双赢的。组织管理专家陈春花老师前段时间在她的公众号“春暖花开”中也专门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名字叫《强个体与好组织彼此成就》。

有时候,所谓的写作,已远远超越写个作文,文字本身。本质上是在传递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我写作,在过来这个阶段内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

1、记录灵感和独立思考,不做作。不为写作而写作,浪费自己时间,浪费读者时间,有灵感了梳理记录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提高作品的质量;

2、务本。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业余时间积极创作,不能本末倒置,写作是为工作服务的,是为主业服务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出彩,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3、营销思维,品牌思维,底线思维。自己是一张名片,自己的职业、自己所服务和贡献的组织,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国家,有什么亮点就展现放大,是为营销和推广。目的是让自己、自己的职业、自己所服务和贡献的组织、自己的领域、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国家、甚至我们这个星球,变得更好。同时坚守底线思维,有所为有所不为。

反之,如果纯粹为了挣钱,那么可能很快能盈利很多,也容易很快会偏离自己的轨道呈现高抛物线式的下跌,昙花一现。比如前段时间网上炒的比较火的,某某报,为了炒作,为了追求流量,把一个15岁男孩推波助澜地送上了不归路。自媒体如果失去了良知,没有了底线思维,纯粹为了要流量、博公众眼球、视线而肆无忌惮地狂奔,估计离栽跟头也不远了。借着这个话题,谈谈我对网红的思考:纯粹为了流量,想方设法在短时间内成为网红,尤其是年纪轻轻的,个人认为不是什么好事,底层根基性的东西、体系框架等更为重要。

前几天我和“不出局”007的创始人覃(qin)杰老师请教探讨,覃杰老师也给我指点了一二。关于在组团群内的写作,我依然保留着我的观点:不跟风,做自己。这点,我在上一篇文章《关于认知,他说出了我想表达的!》提过,非常认同这本书的作者周岭老师在里面表达的观点:打卡,打不出未来。要时刻保留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过呢,鉴于这一两年,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不间断地思考,灵感也冒出来的比较频繁,我决定从今年开始:增加产出频率。下步力争一周产出一篇,不论文字多少,力争简明扼要,表达清楚。

相比其他平台而言,公众号写作相对还是比较谨慎,经过认真思考和过滤。所以写的内容,总体还是以发布在公众号上为主。最近又入住了简书,所以在这里也和大家见面了。

先聊到这里,谢谢大家!(本文完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自媒体平台创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mrlrtx.html